独居老人只有一个子女,该怎么安排养老?
王淑珍老伴过世后,女儿不放心妈妈一个人在老家县城生活,执意要把妈妈接到身边一起生活,被王淑珍婉拒:“我清净惯了,也不想打扰你们的生活。”
“你一个人在这里我怎么放心?”女儿急得不得了。
“过去也分开住。”这是王淑珍的唯一要求。
01
王淑珍和老伴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师范生,毕业后都被分在县城的初中任教,夫妻两个共同养育了一个女儿,自然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女儿。
女儿从小享受着优厚的生活待遇,再加上爸妈的精心栽培,可谓是全面发展,小学和初中都是学校的领军人物,中考又考到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三年来稳扎稳打,高考考到省城医学院,毕业后被分到市医院工作。
女儿工作两年后遇到了心仪的另一半,只是男孩家经济条件不好,但小伙子十分优秀,很快婚事就提上了日程。王淑珍和老伴拿出所有积蓄给女儿按揭了婚房,并且替他们偿还房贷,女婿内心感激岳父岳母的付出。
小外孙出生的时候,王淑珍还没有退休,亲家母主动提出带孙辈,寒暑假的时候王淑珍才把外孙接到自己家里。
王淑珍退休的时候,小外孙已经上幼儿园,女儿女婿自己能兼顾,王淑珍夫妇也就放心了。
等到老伴退休的时候,女儿女婿建议:“你们把房子置换到市里吧。”
“山南夏天太热,我不适应那天的气候。”老伴固执起见,“我的老朋友、老同事都在这里,去市里又没有熟人。”
既然这样,女儿再也不好多说什么。
02
这个旅游小县城,冬冷夏凉,供暖长达7个月,夏天妥妥的避暑胜地。
冬天的时候,中午阳光正好的时候,老夫老妻结伴出门散步,顺带购买一些生活用品,书房里宽大的书桌上,王淑珍练字,老伴阅读。偶尔也追剧,老伴喜欢在电视上追,而王淑珍却享受抱着小平板,各有各的追求。
基本上每年开春王淑珍和老伴都会跟团出去一趟,每年换一个方向。
就在夫妻两个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时,在一次例行公事的体检中,被查出肠癌而且已经晚期,从查出住院到过世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突然的打击让王淑珍一下子无法接受,办完丧事女儿不放心她一个人居住,就把她接到自己家里陪伴。
独自清净惯了,突然在热闹的环境里王淑珍一下无法适应,刚好外孙面临中考,女儿一直迁就着孩子的情绪。
住了一个星期,王淑珍就回到自己家里。
03
女儿考虑妈妈一个人孤单,主动劝说:“妈,你要是感到孤单,想找个老伴搭伙过日子我不反对。”
“我才不想当免费的保姆,一个人多清净。”王淑珍压根就不考虑这个问题。
“还是想办法到市里居住吧!你一个人在县城医疗也不方便。”女儿再次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住一起不行,孩子还在读书,我们都没有独立的空间。”王淑珍有自己的想法。
“要不这样,把咱家的大房子卖掉,换成市里小一点的房子,你独自居住,离我们近一点就好。女儿给出建议。”
“这个建议可行。”王淑珍说了自己的想法,“我目前身体没问题,不用太考虑距离问题。”
女儿一下子没有明白王淑珍的意思,愣愣地杵在那里。
“要不考虑重点高中附近,咱家宝贝考上重点高中住在那里省通勤时间,即便以后我去养老院生活,这样的房子也好出租,租金补贴养老金,也可以住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养老院。”
“你怎么想那么远。”女儿佩服的口吻。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凡事看长远一点遇到事情不被动。”这是王淑珍一贯的政策。
04
事情还真像王淑珍预料的那样,外孙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那所重点高中。
王淑珍和女儿商量:“要是外孙愿意,我陪着他读高中,给他做一日三餐。”
反馈过来的想法:“孩子还是希望爸妈陪着。”
于是,女儿一家三口搬到那套小两居里居住,大人上班辛苦一点,孩子节省很多上下学的时间。王淑珍暂时住在女儿家,生活非常便利。
放假的时候女儿一家也会回来小住几天。
独自居住的日子里,王淑珍每天依然坚持练一会字,上午在附近散步,买点蔬菜、水果之类的生活用品。
她把自己的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女儿女婿放心搞工作、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一晃三年过去了,外孙如约参加高考,顺利被外地一所高校录取,女儿一家又搬回到原来的房子。
王淑珍依然坚持自己住,女儿在同一栋楼给妈妈租了一个小套房,把重点高中的那套房子也租了出去,租金差额给了女儿。
住在同一栋楼,生活便利许多。
早晨女儿上班之前带着早餐过去看看,中午王淑珍自己煮点馄饨或者别的速食,晚饭女儿女婿一起过来做,顺便陪伴老人聊天。
其实,独居的老人至于怎么养老没有统一的模式。
最理想的模式是和子女住在一起,可是彼此没有独立的空间。
如果老人有自己的房子和养老金,尽可能独立居住,需要照顾的时候,要么子女,要么请保姆,尽可能住得近一点。
如果没有自己的房子,也没有养老金和存款,那就考研子女的孝心好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