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

《个人战略课》笔记

2020-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白虎星君

PBL0 项目导入

0.1 个人战略课程简介

  1. 课程内容
  1. 学习原则

0.2 成为 PBL 式学习者


PBL1 行业调研

  • 职业的本质:满足社会需求,参与社会分工的一种交换方式
  • 提高自身价值的战略打法站在一个越来越大的需求趋势上,挤进一个越来越稀缺的分工层级

1.1 盯需求:发现行业趋势和新需求

  1. 观察趋势常见的途径
    • 行业趋势
      • 垂直媒体
      • 行业调研
      • 大公司财报
    • 组织趋势
      • 公司财报、总裁发言
      • 收入来源、未来业务重点、招聘人员
      • 核心客户需求
    • 职业趋势
      • 行业大神
      • 国外同行
      • 行业趋势
  2. 发现新需求的方式
    • 关注所在行业的新需求
    • 关注所在行业与新兴行业结合的领域

1.2 做稀缺:明确职业发展路径

  1. 职业金字塔模型
    职业金字塔模型
    • 传统:三层结构、八大职能
    • 互联网融合职能:产品(产品+研发)、运营(市场、销售、服务)、中控(人力、财务、行政)
  2. 四种职业路径
    • 管理路径(向上移动)
    • 专业路径(向圆心移动)
    • 上行路径(左右移动、向外移动)
    • 平衡型(向外移动) # 工作前5年不要选 # 是一和种暂时状态
  3. 如何选择职业路径?
    • 选择自己适合的
      • 对人?对事?向外?向内?
      • 最终殊途同归,管理和专业都要兼顾
    • 要多看一步
      • 你得看未来2到3年,至少得往前看两步

1.3 打造竞争力:你是你解决问题的总和

  1. 竞争力金字塔
    竞争力金字塔
    • 解决没有边界的创造性问题,是整个职业中间最高等级的智慧
  2. 跨越层次的最好方法:持续解决新的、高层次的问题,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 解决问题的能力约等于你的竞争力
    • 解决问题也是你职业中间的护城河
个人认知:
1. 提高个人价值的核心是提供更高的交换价值
2. 提供更高交换价值的原则是:发现需求、占据稀缺的生态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3. 发现需求和占据稀缺生态位,主要考验的是认知,包括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对自身的认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主要考验的是实践,是将认知变为现实的能力

PBL2 个人对标

2.1 为什么要对标?

2.2 如何对标?

  1. 确立对标对象
  2. 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3. 根据你和对标人物的差距制定一个计划
  4. 去行动一直到结果出现

PBL3 职业目标

3.1 个人战略全景图

个人战略地图

最好的战略状态,莫非“顶天立地”四个字!顶天,就是你站在一个最高的视野看问题,跟最聪明的人、大脑联机,找方向定位;立地,是指你的脚是站在地上的,你是接地气的,你是根据自己所在的方位一步步地往前挪。

3.2 10问自己,找到个人战略

  1. 方法:自由书写

    • 不评价:不管写的是什么,不评价一直往下写
    • 不整合:不需要停下来,重新把观点梳理一下,一直往下写就好
    • 不遗留:一直写到你觉得实在没话说为止
  2. 战略十问

    • 个人战略部分

      • 问题一:研究完趋势、路径和对标人物之后,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在这些感兴趣的事情背后,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问题二:如果你意识到什么东西是你真正想要的,为什么这些东西对于你来说这么重要?
      • 问题三:当我得到自己想要的,我会很希望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
      • 问题四:当我获得我想要的,我会给社会、行业、组织、家庭带来什么样的正面影响?
      • 问题五:如果我要获得自己想要的,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间,我需要突破哪些关键节点?在这个过程中间,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 资源和策略

      • 问题六:面对这些目标,我的优势和驱动力各自是什么?

      • 问题七:面对这些目标,我的差距是哪些?我还差什么能力呢?

      • 问题八:有哪些资源可以发挥我的优势?提高我的劣势?增强我的内驱力?

        • (1)谁可以帮我?

        • (2)我要发展什么方面的能力?

        • (3)我可以建立什么样的环境,进入什么样的圈子,获得这些能力?

          职场人提升自己的四种方式:在职训练、高人传带、进入圈子、培训学习;最决定你成长速度的是“在职训练”

    • 整合部分

      • 问题九:我在担忧什么?是什么阻碍我获得自己想要的?(风险和障碍)
      • 问题十:如果要完成前面哪些目标,我们要对现在做的哪些事情开始说不?
  3. 四个仪表盘:能力(里程表)、激情&信心(油表)、内在整合(机械的调试程度) # 0-10自我打分

    项目执行,就是一个把激情、信心、内在动力,通过项目变成外在动力的结果和能力的过程,是一个用油表换里程表的过程。

Tip:
1、自由书写真的要自由一点,最好可以用一张A4的大白纸手写,实在不行也准备一个足够空旷的台式机的桌面,不要用手指来敲。 
2、框架比答案更重要。当你有了一个战略框架,你完全可以随时去调。1、2、3、4问都是在第一层幕布之后的战略问题,6、7、8、9、10问都是外界的执行的战术问题。5这个问题,就是破局点的问题是战略和战术的结合点,值得你长期打磨。随着你的战略越来越清晰,你的战术和资源越来越多,5一定会不断的调整和改变。
3、没有人的战略版图是一次性搞清楚的。不管你觉得目前你的信息有多么不充分,你都要咬牙完成这个项目。最好的策略是,用铅笔打好稿,然后用橡皮持续的修改。不仅要在这个月做这梳理自己,在每年年底或者遇到重大转折点的时候,你也可以找一个你信任的导师,陪你梳理这些东西,这会让你保证每年都可以持续地掌控。

3.3 通过成就事件,挖掘个人优势

  1. 充分发挥优势是所有战略的核心

  2. 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优势发挥都不够

  1. 互联网时代最好的打法不是短板原理,而是长桶原理

你要做最长的那块板,同时紧紧地联系着其他长板,跟最优秀的人联系到一起,成为一个大大的水桶。每一块长板意味着一个优秀的人;每一个桶箍,意味着一些把这些人连在一起的组织架构;一个大的桶底,意味着一个巨大的缓缓上升的需求趋势。

  1. 成就事件分析

3.4 如何校准职业方向

  1. 找准职业甜蜜点

    职业三叶草模型
    • 爱干:要区分“爱干”和“外行的好奇”

      真正爱干一份职业,你需要真正对他有所理解,至少知道他的工作流程、了解他最好和最难忍受的地方。 认识几个干这个的人,你可以在群里,向你的助教和教练请教,然后才能真实地判断是不是真的“爱干”。

    • 能干:什么工作更容易发挥你的个人优势

    • 值得干:这份工作能不能给表现足够优秀的人想要的回报(包括物质的、精神的)

  2. 如何在多个职业方向之间做选择

    • 决策工具表

      决策工具表

      若几个选项总分只差1-2分,并不能说明问题。这时候,就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发展策略。

    • 校准职业目标的三种策略

      策略 风险偏好 适合人群
      热爱型打法:
      优先从“爱干”出发,通过慢慢积累,从“爱干”到“能干”,最后到“值得干”
      年轻,无经济压力,明确知道自己爱干什么
      发展型打法:
      以“能干”为核心考虑因素;
      找一个可以打磨自己现有优势的工作,把优势做到极致,再慢慢考虑下一步
      已工作一段时间,想要快速发展自己的能力
      稳健型打法:
      尽量稳扎稳打,选择一份“值得干”的工作
      经济压力较大,或者不知道爱干什么

      当三个要素不能完全满足时,要思考自己现阶段最看重什么,以及能承担多大风险,然后再去选择具体打法。


PBL4 发展路书

4.1 设计靠谱易执行的路书

顶天立地、腰肢柔软、胆大心细、不断迭代
  1. 如何拆解路书,才更容易落地?——顶天立地,腰肢柔软

    • 远景很宏大:路书的终点要大,要激动人心,这样你才会兴奋
    • 近景很清晰:近一年内的计划要具体可衡量,一看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 中间较模糊:未来1-3年的规划,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就可以先走着,未来慢慢调
  2. 提前识别风险,让路书更加靠谱——胆大心细

    • 设计里程碑时,考虑的是相对理想的情况,但现实很难一帆风顺
    • 带着担忧上路,会不自觉地不信任这个路书,遇到问题也会归因于外界,时间一长心态就崩坏了
    • 不如提前把风险写下来,然后理性去评估和思考对策,这样心里反而会更踏实
  3. 路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断迭代

    • 完成路书之后,打印出来,贴在一个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每周回顾一下

      第一是看自己的进度如何,不断反思如何可以更好

      第二是当这些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可以持续迭代自己的路书。尤其是到了三个月、半年、一年,这些关键时间点,你可以重新审视一下整个路书,看看目前的规划是否真的成立?中期的里程碑要不要调整?有没有发现什么更做优的路径、更合适的目标?等等

4.2 用721法则找到成长资源

721法则:用10%的精力去学,20%的精力与人交流,70%的精力投入到相关的实践中去。
  1. 一成学知识:从专业知识入手

    A4纸法则:在一页A4纸上把自己工作的全部流程画出来,并且讲清每一个关键概念。当你心中有了这张A4纸,就算是“专业入门”了。

  2. 两成找圈子:为职业发展构建支持系统

    • 有2种圈子对职业发展极其重要:同行圈、客户圈(包括外部客户、内部客户)

    • 如何混圈子?

      第一,先给再拿

      第二,不做伸手党,提出好问题

      第三,未必找大神,多跟小伙伴交流

    • 你的圈子应该能覆盖4种人

      1. 能从更高层面引领你的导师
      2. 能就工作为你提供反馈的上司或前辈
      3. 能和你交流探讨的业内人士
      4. 能与你携手共进的伙伴
  3. 七成做项目:最高价值的成长资源是实践机会

    • 别太在意短期利益,争取拿到可以实操的好项目是关键
    • 在相应领域缺少实践机会时,可以先义务加入圈子的一些工作

4.3 开启个人战略第一步

再好的路书,再好的地图,再好的方向都不重要。关键是下一步、下一步和下一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