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篇:关于深度思考,怎么理解王兴说的这句话?(上)
王兴曾经说过::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深度思考,是一件很违背人性的事情。
因为顺应人性的事情比比皆是:手机上到处都是让人上瘾的短视频,你只要看了一个短视频,顺着你兴趣的信息流,平台就会推送很多同类的短视频,你本来只想刷一两个,结果当你意识到要停止的时候,已经一两个小时过去了,想要能够抵御住诱惑,心无旁骛地深度思考,真得很难。
人性的弱点就是趋利避害,愿意舒舒服服的享受,而不愿意费劲巴哈地深度思考什么问题,那多费脑子呀。
于是那个著名的28法则就出现了,因为20%的人愿意深度思考,愿意去动那个脑子,那么他就活该享受80%的好处。
所以,学会深度思考的第一步,就是能够在空闲时间,把手机扔到伸手拿不到的地方,专注做一点和“思考”相关的事情。
我们常有一个误解,认为读了很多思维相关的书,掌握了各种思考的方法、套路和框架,就可以学到深度思维的能力了。
大错特错。
即使读了很多书,别说过一年,甚至只过了一个季度,你可能连书名都记不起来了,更别说里面提到的一二三四五的某个步骤了。
给你一个很简单、很笨、但是又非常有效的方法吧。
从你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找一个你想形成深度理解的主题,收集几个问题,然后开始阅读-思考-写作的过程,用写作,来倒逼你进行高质量的思考。
可以找来这个领域的专业书籍或经典书籍,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遍思考。然后把你回答这些问题的体系化的想法和观点,全部写下来。强调重点,是写下来,不是只想一想。
写出来,是非常高效的提升思考能力的方式。
你要把脑子零散模糊的想法,梳理归类,整理成点状,然后再整理成树状的层次结构。
在把想法转化为文字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自以为想得很清楚的事情,其实是很模糊的,有些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而有些你看不上眼的点,其实是大有文章的。然后你会去找资料,查数据,又会发现新的视角,再调整和修改观点。这样,你就不断增加你的思考的宽度和深度。
如此反复,直到形成一篇像样的文章。你会发现,你对这个领域已经有你自己的体系化思考了。
并不是只有作家才需要写作,非虚构写作的能力,对很多人很多事都有帮助。
我们不是要成为作家,不要在乎文学素养,先尽量把一件事情想清楚,写清楚,就用大白话写下来,不加任何修饰。
深度思考,就是从没有观点,到形成观点,到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再到形成体系化理解的过程。
把想法,落地成文字,能很好地检验你的思考质量。
很多思维书上说的方法,都是“术”的层面的事情。如果你经常进行写作练习,养成了写作思考的习惯,你就会形成你自己的思维方法,到达你自己的思考深度。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参考一些思维的书了,调整和优化你的思维方法。
比如说锻炼身体,技巧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能真的去锻炼,找到适合自己方式的锻炼形式,坚持锻炼,你就比大部分80%的人强了。
未完待续,请看下文。
我写完了,猛烈点赞,点在看,转发,你会更有才有财、更好看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