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小百闲聊】再说破执

2022-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百媚谈心

最近又重新开始思考“破执”,对以前自己的粗浅认识进行了反思,而且,觉得这一回认识的层次又提高了一点点。

因为什么呢?

主要是有了参照物,所谓旁观者清,对照来看,忽然了悟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佛教认为,人所看到的、经历的一切都是本心生出的幻象,但因为“无明”,所以就把幻象当真实。

这么看来,破执其实是破除无明对我们的干扰,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什么?本质是虚空,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诸法空相,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简单点,解释的语言简单点,就是,啥都是假的,啥啥都没用。

是“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是“多少吴越事,尽付与东流”,也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更是“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还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当然,也可以是“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什么都是,也什么都不是。

透过现象看本质,障碍就是无明,十二因缘里的无明。

《心经》里提到五蕴皆空,如果细读,可以知道五蕴是:色、受、想、行、识。

因为《心经》一开始说,舍利子色不亦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后面马上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所以五蕴就是这五个,而且这五个都是空。

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佛家有五蕴织盛一说,人生八苦里,前面七个都是因它而起。其实归根结底似乎因为,让我们眼中所见、身有所感,又痛苦不堪的世界,都是五蕴造成的假象,而这五蕴其实源自我们自己的本心。

所以佛家又说:有漏皆苦。

所以无明,是我们看不透,看不透则五蕴织盛,看不透则苦苦、行苦、坏苦,诸受皆苦。

也所以,这就是需要破的“执”。执,也分我执和法执,今天就不细说了,再说成科普了。

看透了,也就是破了执。

看透了五蕴皆空,看透了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看透了万法皆空,看透了世间的一切都不过是浮云——于是,也就没了执着,离苦得乐了。

然而谈何容易?

今天只谈理论,没有方法论。毕竟法门虽多,要真的体悟还是靠自己。但你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我说的路子对你许就不通,所以没必要。

就好像拈花微笑,以心传心,书上都说看拈花的是众人,但也只有摩诃迦叶笑了呀。

所以,简单讲,还是得事儿上见。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没什么用处,也不是想给大家讲课,只是有感而发。

有时候遇到了什么事,你想劝什么人,话到嘴边却还是千回百转,最终说不出口。因为有些话一说就变了味,就把人推远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可有时候看着那人越走越远,牛角尖越钻越带劲,我也会想,他终究是会自己领悟的吧。

偶尔我会觉得,也许当初交浅言深,把人推上了远路。可大多时候我也是明白,路都是自己选的,如果他如此,那必定是他想要如此,和听谁说过什么没有关系。

毕竟,执着的是自己,破执的也得是自己。

拈花微笑,看领悟能力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