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浅谈诗词随笔

2019-04-07  本文已影响5人  断翼孤鸿

浅谈诗词随笔

毋庸置疑,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一味以前人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写作而写出来的作品最多是没有自己个性、没有生命力的赝品、假古董,这自然包括诗歌在内。

写诗的最高和最终境界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说出时代的心声,就算你无法把握时代的脉搏,无法道出时代的心声,那么你总的写出自己的心声吧!如果专门为写诗词而写诗词,虚构一些不属于自己的情感,那我认为这是最没意思的。一个写作者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这本身就已经不易而且已经足够了,根本就不用想着超越谁,这自然包括不用想着超越唐诗宋词。

现代诗的写作基本不存在是否模仿前人的问题,因为新诗公认的经典之作极少。但当下古诗词的写作,拟古、仿古却大量存在。这些泥古不化者写诗词一味向唐诗宋词靠拢,模仿风气“蔚为壮观”。而他们的模仿基本都是局限于风花雪月式的模仿,地地道道地在模仿古人“风花雪月派”的“形”,但他们所堆砌而成的拟古之作没有“风花月雪派”前辈的“神”,陈词滥调、生造意境,写出来的效果则是毫无生活气息、毫无新意、毫无个性,真是假得不能再假了。

人们大多都讨厌假话、套话、空话,我感觉他们的拟古之作就是假话、套话、空话连篇。我们现在用诗词那种形式来抒发感情,展现的是现代人的情操和生活,必须具有时代气息,必须容纳现代生活和现代事物,必须写出个性,要让人看着是现代人的诗词才行。

我们必须要清楚,我们是现代人,干嘛把自己打扮成古人的样子?我们写的是“当代诗词”,而不是“古典诗词”;我们的诗词是给当代人读,而不是给古人读的。虽然我的诗词写得不怎么好,甚至有且不只有一个两个人说我的诗像打油诗,但我的诗词绝对是真正的个性之作,不像现今大多人的风花雪月地堆砌,生在二十一世纪,但读着像一千年前的古人。

但他们还以自己写出接近原汁原味的唐诗宋词而自豪、沾沾自喜因而乐此不疲。在他们心中,诗就应该是唐诗式的,而词就应该是宋词式的,他们一看到不是唐诗宋词风格的诗风词风就接受不了,甚至认为不是诗词,这是狭隘的诗词观。

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懂得诗词,只不过以神韵为特质的唐诗、宋词深入他们的骨髓而已。诗词的生命力就是被他们这样的拟古的人扼杀的(这样的人,女性我还能理解,毕竟女性都偏爱唯美一类文凤,而且个人情怀一般不会有男性阔大,经历也不会有男性丰富,但不少男性也这样写,我很疑惑。)如果诗词沿着拟古、复古之路走下去必将衰落!

如果诗就是以唐诗为楷模,词就是宋词为规范,那唐以后是不是就无诗,宋以后是不是就无词了?显然不是。所以,诗词除了在内容上要求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外,没有、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是成熟的、创新的都是好诗词。

真正成熟的诗词,优劣实际上没有可比性,只是存在自己喜欢谁的诗词而已。比如同为写友情的诗,李白的《赠王伦》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风格迥异,前者感情奔放、炽烈、明白如话,而后者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根本就不能也不应该去比较这两首诗哪首更好。也就是说,文学作品只有成熟与不成熟之分,作家之间不能比较写得好坏。比如李白和杜甫谁的诗写得更好,这是个伪命题。

当然,在某些人看来诗词拟古是有充分的依据的:诗词已经在唐宋写完了,唐诗宋词已经成为经典,成为后世诗人、词人的典范,后人再写也写不出什么,你写得再好能超过唐诗宋词吗?说这话的人都是对中国文学史不了解的人,而且,这类人通常会用“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作为自己的论据。我承认,诗在唐代是鼎盛时期,词在宋代是鼎盛时期,但这并不是说诗词不能在唐宋以后发展,唐宋以后诗词大家有的是。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说每个时代有那个最突出的文体样式,比如先秦有先秦散文,汉有汉赋,魏晋有古诗,唐有律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明清有小说。但这并不是说,其他文体就一定不能发展,不能出现新的大手笔。比如,都说唐诗是高峰,但宋代大手笔多的是,比较知名的数苏轼和陆游。诗在元代确属低谷,因为抒情样式被新兴的散曲所取代。明代大手笔也有,比如高启、唐伯虎,清代大手笔更是数不胜数。

词在宋代繁荣之后,元明两代非常萎靡,但到了清代,作者甚多,派别纷呈,号称“词的中兴”,被誉为“填词之富,古今无两”的清初大词人陈维崧毕生倾力于填词,词作近两千首,比作品第二多的辛弃疾多了一千多(辛词620多首,当然这是查资料,且不论准不准),而纳兰更是知名的词人。甚至现代,毛泽东、鲁迅和郁达夫的旧体诗修养都很高。

总之,一代有一代的诗史,同样,一代有一代的词史,唐诗宋词是经典,需要仰视,需要“厚古”,甚至可以说唐诗宋词字字珠玑,但不必“薄今”。所以,当代人写诗词,只要有创新意识,功力深厚,还是能写出新意,能写出好诗词进而促进诗词的发展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