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古代读书人的当官之路
说起古代读书人的当官之路,不得不提一下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古代皇帝选拔官员的方式之一。它兴起于隋朝,唐宋虽有发展,但是一般一科只录用几十人,规模并不大。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起,科举制度开始发扬光大。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实行扩招,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很多人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
以明朝为例,当时的考试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范围是州县,考试者统称为童生,考试成绩分为六等。
在这个考试中,只有考到高等的才可以称之为“秀才”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
(注:秀才特权:免除本人徭役,见到县长不用下跪)
第二等级是乡试。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统考。每3年举行一次,一般在8月,由省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考试合格者叫“举人”,有资格做官。获得第一名的人叫做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注:有资格当官不代表一定能做官,类似于我们当今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举人想要当官,除非当官的人死了,才有机会)
第三级是会试。只有获得举人资格的人才能参加,考生是来自各省的精英们,考试时间是次年2月。朝廷会从此次考试中挑选大约300人左右,被挑中者叫“贡生”,考试第一名叫会元,这是三元里的第二元。
经历过三级考试还不算完,通过会试的精英们还有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
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俗称“金殿对策”。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
一甲3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而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
所谓连中三元,具体说来就是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
连中三元者,必须保证全省第一、全国第一,最后殿试里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
最后一条是最具高难度的,要求考生不光要学问好、还要不怯场、反应敏捷。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人必须长得比较帅,要是外貌不过关,也是当不了状元的。
不信,有史为证。
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在建文二年的时候,主持礼部殿试。有一个叫王艮的年轻人,独占鳌头,朱允炆看了王艮的文章,认为他文酣笔畅,立论高远,气势恢宏,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欲定其为魁首。
可等到王艮等一干人进殿的时候,朱允炆认为他长得太丑,就不想把魁首给他。
而此时大殿上有一个叫胡靖的进士,长得俊眉星目,身材魁伟,仪表不凡,建文帝眼前一亮,于是就改变了初衷,点了胡靖为状元,“貌寝”的王艮由魁首变成了榜眼。
《明史纪事本末》中有记载:“貌寝,易以胡靖。”
还有一例:
就是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在举行殿试的时候,召见刘凤诰,看到他其貌不扬而且是个独眼龙,不但好感全无,而且心生厌恶,想便出了一副上联来故意戏弄他:“独眼岂能登龙榜?”
面对皇帝的话,刘凤诰面不改色,从容答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一听,觉得此人不但才华出众,而且颇有气度,心中暗喜,思索片刻,又出了一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刘凤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乾隆一听大笑,脱口赞道:“好一个探花郎!既然如此,朕就赐你探花吧!”
所以,状元的产生,少不了皇帝以貌取人的主观成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所谓好的形象,就是一张好的名信片。从古至今,莫不如是。
所以,想要连中三元,不光要有实力,还要有运气外加长相。自隋唐开始科举后,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十四个人,分别是唐朝二人,宋朝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二人,清二人。
要获得这一殊荣,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就像当面明月说的:
“想要获得这一称号,祖坟上岂止是冒青烟,简直是要喷火。”
如果你是状元,那就威风了,牌子上可以写上“状元及第”、“钦点翰林”这样的大字,招摇过市,引得无数百姓感叹不已,抓住自己孩子的脑袋使劲晃,将来一定要学他!
(现在的家长虽没摇脑袋,但也是指着脑袋拍着肩膀,明里暗里的说,你看别人家的那XX考了多少,你看看你,你看看你哎,恨铁不成钢,整天气的哎,哈哈)
再说一下当官的顺序。
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选精英考试才可成为庶吉士。
所谓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
他们的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并帮皇帝起草诏书,是皇帝的秘书,权力很大,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到了明朝中期,更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当大学士的惯例。
进士一录取就可以候补官员,而举人要当官,就难得多了。
他们要参加三次会试,如果实在没出息,还是不能考过的话,就可以到吏部去注册,过几年(从一到几十不等),官员死得多了,有了空缺,就会把这些举人翻出来,选择其中一些人去当官。这个叫“大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大挑的标准是看长相,长得好看的有很大概率被选中,选中的举人就可以当官了。
这个时候,长得丑的可就真是叫天不应了,肯定是没有你的份了,早点回家吧。
总之,古代读书人想要当官,比现在考编还难。
考编也就是等一个岗位上的人退休了就有机会了,古代当个官还得等原来那官死了才能当官,有点运气的成分在。
从古至今,想要出人头地都很难,尤其当官之路。要经过层层筛选,还要有运气加身。
如果你长得不好,就只能祈求上天给自己一个回炉重造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