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9 妈妈做的饭

2020-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鹿阿四

微信群里,我大姐小妹和我妈,在商量包粽子的事情,是买的咸鸭蛋黄好呢,还是自己包的咸鸭蛋黄好。我不敢吱声,我怕我一张嘴,口水就飞流直下三千尺,能一直从挪威淌到四川。原本还以为能坐6月初的飞机回家,就算在北京隔离14天,也还能赶得上6月25的端午;哪晓得机票接连被取消了5次,现在只盼着能赶上今年的中秋就不错了。

我是个不怎么挑食的人,什么样的食物我都吃,都能将就,都觉得好吃。也许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胃口,才让我随便走到哪里,都能快速的适应当地的吃食和生活。但这并不表示我不想念故乡的食物,尤其是我妈做的。这世界,好吃的有那么多,没有哪一样能代替妈做的。

我妈做的吃食,特点就是个儿大。不管是饺子,抄手,粽子,还是猪儿粑,她都喜欢做得大大的。我阿婆总念叨,我妈包的抄手,个儿大馅儿多,好吃;不像外面馆子里卖的,那馅儿,就用筷子尖尖儿挑一滴点儿。我妈包的抄手,1个里面的肉,外面馆子能包10个。

我妈做的啥都好吃,但要说我此刻最想的,却是猪儿粑。我妈做的猪儿粑,个儿大馅儿多,软糯适中,咸甜适宜,香飘十里。猪儿粑之所以被叫做猪儿粑,大概是因为其外形椭圆,又白白胖胖的,恰恰像是猪吃饱后那圆滚滚的肚子;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如果吃太多,人也会圆成个小猪样。

猪儿粑的皮是糯米粉和粘米粉兑的。我妈一般不自己兑,她喜欢买市场上现成的猪儿粑粑粉,她常买的牌子好像叫什么‘陈克强’。这个牌子,这几年都不太容易找得到了。猪儿粑的馅儿,有咸的,也有甜的。我妈炒咸馅儿,主要用半肥瘦猪肉,宜宾碎米芽菜,豆腐,葱等。甜馅儿则是用白糖,花生和芝麻和的;如果碰巧有熬猪油剩的油渣的话,加进去,那馅儿就几近完美了。小时候,我家的猪儿粑一锅出来,总是咸的甜的都有;但多以咸味为主,因为一家五口,只有我爸好吃甜馅儿。

包好的猪儿粑,要用猪儿粑叶叶(又叫良姜叶)裹着,才好上锅。良姜叶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有点点儿似栀子花香,又不那样的浓香腻人,是一种淡淡的清香。用这种叶子来包肉香浓厚的猪儿粑,绝配。现在很多的馆子找不到良姜叶子,就用白菜叶子或芭蕉叶子来包,总让人觉得不是那么个意思。

猪儿粑一般是上锅蒸,二顿也可以放一点油,煎得两面焦黄。刚出锅的猪儿粑很烫,不能着急;关于这,我还闹过一个小笑话。小时候,有一回全家聚餐,我妈蒸了猪儿粑。粑粑刚上桌,我就火急火燎的伸手够到了一个,因为太烫了,便左手倒右手,一不小心,‘啪嗒’,它就掉地上了。我把它捡起来,拍了拍灰,想都没想,就要开咬。我爸,我五爹,我阿婆,全家的大人,都看着我笑话说,到底是个农民,只晓得甘贵粮食,不晓得讲究。掉地上了也不舍得扔,是因为那时家穷,猪儿粑,也仅仅是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的,稀罕。

这几年,逢年过节回老家,我们三姐妹每次都全部赖在我妈的小破房子里。除了难得聚齐,想呆在一个屋檐下;另外一个原因,也就是想多蹭几顿我妈做的饭罢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