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

读诗讨巧法(四)

2020-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不熟的果实最好

​(接上文)

“平仄两读”的情况,很影响读诗的美感,必须加以注意。

在《平水韵》当中平仄两读的字有二百多个。在不同的读音中,意思相同与不同各占一半。当然它们中的大部分并不常用于诗词。

而无论意思是否相同,平声多音的有三十余个字、仄声多音的有八十余个。《平水韵》当中总共有近四百个多音字。

1、通过“逢双必反”判断

1-1)平仄两读在第二个字,比如杜甫的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里的“看”不能读去声,我们知道在李商隐“青鸟殷勤为探看”的“看”在律诗的韵脚,说明它有平声的读法。因此,在这里也应读平声才满足“逢双必反”——“看、子、何”。这句读出来大概是:

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2)有的是不常见的两读,只能通过格律判断。如北宋米芾《蜀素帖》里的一首律绝《吴江垂虹亭作》(其二):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且戏常娥称客星。

从首句的“泛泛”和“湖”知道“漫漫”应该是平声字,且“辨”是仄声也进一步验证。“漫”读平声(《寒》韵)指水大的样子,米诗的意思就更精确了。

此外第三句的句脚“石”也是入声字。所以这一首念起来大约这样:

泛泛五湖霜气清,嫚嫚不辨水天形。

何须织女支机,且戏常娥称客星。

1-3)唐代李颀七律《送魏万之京》的尾联:

长安行乐处,空岁月易蹉跎。

“莫是”犹“莫道”;“令”在这里肯定读平声,是“使”的意思,在《庚》韵。我们不妨把“令”字念成第一声。

2-1)在第四个字,如陆游的律绝《示儿》中有两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告乃翁。

出句读起来很工整,但对句的“忘”好像出律了。其实这个字就属于平仄两读,在这里应该读平声。读出来大约是: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告乃翁。

2-2)还有不常用的“望”字两读。放翁另有一首七律《秋思》的颈联:

衣杵相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通过第二和第六个字,可以判断出句的“望”念平声。这样规范以后,全联雅致而富于节奏感,意境深远。念出来和“忘”的平声一样:

衣杵相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3-1)在第六个字,如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里的“漫漫”和上例米诗一样,应念平声。“漫漫”指大水貌或者夜漫长。所以这里的头两句应念成:

故园东望路嫚嫚,双袖龙钟泪不干。

3-2)在第六个字,如元好问的律绝《论诗三十首》之三十:

憾树蚍蜉自狂,书生技痒爱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首联的对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论”应念平声;“觉”是入声,读成“倔”更接近。念出来大概这样:

憾树蚍蜉自狂,书生技痒爱量。

4-1)词的五言、七言句式,除了中间断开的,基本全是律句。比如我们熟悉的苏东坡《定风波》头一句就是如此:

穿林打叶声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即第一个字平仄均可,其他都要按照词谱写,且末字要求入韵。所以大致应按照“听牌”那个“听”来念。

4-2)而苏轼《水调歌头》里的这一句就是律句:

高处不寒  (仄)仄仄平平

表示首字平仄不论,其他都平仄固定,末字要求入韵。所以大致应念成“高处不寒”,和杜甫的“浑欲不簪”的“胜”一样念平声。

(未完待续)

解谜诗——第二辑

日本游历诗

狐裘拂袖——悬肘第五证

董其昌的罗生门

董其昌名号补遗

盛唐那次饯行——一首四联回文七律

英雄儿女

“晚来风味浓于酒”

莫言夏衍余秋雨

《饮冰室诗话》的佳句

书法的几重身影

“衰”应该念cui吗——回乡诗考补遗

明治汉诗

台湾行散记

故园权作少年游——昆明饮食

不添烟柳也春山

苏东坡的归隐

被误读的米元章

斜风细雨入汤山

北宋的几个瞬间

翰墨风流——三个维度看书法

黄鹤楼的鹤是哪一种黄

敬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不熟的果实最好(ID:bushideguoshi)

本号文章皆为原创,微信以外平台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