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书画为何能够拍出高价
民谚有云:“家中无字画,必是穷人家”,只要拥有悠久历史的家族,必然会有代代相传的名家书画真迹。
近年艺术品市场的空前火爆,中国画价位的不断攀升,是特定时期出现的一种偶然现象,万万不可盲目追高附庸风雅。此外,近年由于艺术品市场的假画、赝品泛滥成灾,也需要在竞拍时擦亮眼睛,慎之又慎。正如拍卖市场上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书画是挂在墙上的股票,买对是一桶金,买错是一张纸。
中国书法、绘画都讲究神韵、意境和情趣。这些艺术作品表现出的艺术语言高远、典雅,远非一般想象那么简单。历代书法名家辈出,篆、隶、真、草各具风格,不断有所创新。绘画更是如此。
藏友想要了解手中的藏品市场情况,藏品想送往一线拍行(北京瀚海,保利等),可以与陈老师15,617,704,353一同探讨藏品市场。征集范围:瓷器、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雕 塑、纺织(十字绣除外)、工艺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
几千年来,由于汉字形体、结构的变迁,时代风格、书画家风格的不同,书法艺术可谓丰富多彩。在绘画方面,包括各民族、各时期的画派、艺术形式、表现技法等,可谓洋洋大观。从题材上说,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草虫画等;从表现形式上说,有工笔画、写意画,工笔又有白描、重彩、淡彩之分,写意又有大写意和小写意之分。
对书画的鉴赏,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经历及创作背景,通过对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鉴别等系列的相互联系,达到认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效果。一件好的作品,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都有提高人们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如何鉴定书画的真品(俗称开门)和赝品(俗称不开门)呢?一件真迹会表明它具有年代、个性、规范性、灵魂性,赝品的年代、个性、规范性、灵魂性相互矛盾、不统一,与真迹不同。
书画鉴定最关键的依据,尤其是对近代书画来说,主要靠对每一个画家个人风格的把握。个人风格的差别主要在于笔法,每位书画家的执笔方式和下笔轻重缓急等,都有各自的习惯,显示出中锋、侧锋、逆锋、圆转、方折、虚笔、实笔等。不同的人还有自己的具体特色,同一作者从早期到晚年也有变化,但没离开属于自己的笔法一线贯通之处。仿造的人,最难仿像的就是被仿人的笔法特点。其常年形成的特定用笔特征,仿造人在短时间内是学不到的。尤其是放纵一路,最能体现作者个性的笔法,可以临摹,但行笔呆滞,不畅而板;取其大意,又会离开原作者的笔法,反而暴露出作伪者个人的笔法特点。
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只是相对於主要依据而言,它包括题款、题跋、印章、纸绢、装裱、著录等。称它们为辅助依据是指即使这些内容全是真的,也只能作为辅助材料,因只有当一件书画作品的本身是真的,这些材料才有价值。如果主体立不起来,辅助材料再正确也绝不能将这件作品定为真的。
题款。题款也叫款识,是指书画作品上作者自署的姓名字型大小,创作年月、绘制地点及其他内容等。识别这些由作者题写的名款,可以鉴定出其书法本身所反映出来的风格。
题跋。题跋是指同时人或后人所题的款识,它包括在书画作品内或裱头的天地、拖尾等处的题记。鉴定题款要注意的是,不但要鉴定书法本身的真伪,还要考证题跋者与作者的关系及题跋内容本身的可靠程度。
印章。印章包括书画家本人的印章和鉴藏家的收藏印两类。从内容上分,它包括姓名、字型大小、斋名、闲文等多样。从印文的内容、字体以及钤盖的方式可看出某些时代与个性的特徵,并可从印质和印色上分辨真伪。
纸绢。纸绢是中国书画特有的载体,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从纸绢的不同时期的发展,本身就给书画鉴定提供了一定的辅助依据。如唐代的麻料纸,五代的澄心堂纸,北宋代的粉笺、蜡笺纸等。须注意的是,中国每位书画家在用纸绢方面都有自己的不同爱好与习惯,这就给鉴定不同书画家的作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抗战时期在四川就常用一种四川特制的皮纸,若在四川创作的作品用的不是这类纸,就应该引起重视。
装裱。装裱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种特有的样式。古代流传有绪的书画作品几乎没有一件是不经过装裱的。装裱的样式有立轴、手卷、中堂、册页、屏条等。但从现存的书画作品看,保留原有旧裱的已不多见,最早的是北宋的一种"宜和装"。如手卷中的"引首"装裱样式是在明代才有,"诗堂"也在这时出现。要留心的是,有一种"金蝉脱壳"的伪裱手法,即将原来的旧裱保留,而将原来的书画本身换成仿造的伪本嵌装进去而不留痕迹。前不久,就见到上海某一书画贩子家中,此类作品竟占大半,既有清代的,又有近现代的。一副王福厂的书对卖到一千五百元。
著录。著录是将收藏或过目的书画作品进行梳理,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就称著录,如果再将这类文字编辑成书出版,就叫书画著录书。这类书籍无疑对鉴定书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画著录书可分为宫廷收藏与私家收藏著录两类。宫廷类的有《宣和画谱》、《宣和书谱》、《石渠宝笺》等;私家类的有周密的《云烟过眼录》,顾复的《平身壮观》、安歧的《墨缘汇观》等。但有一类以欺世盗名为目的的假著录,如明代张泰阶的《宝绘录》,竟集晋唐以来的伪画二百余件,览之令人忍俊不禁。为此,对历代著录书必须一分为二,具体分析,切不可盲目依从,因有许多伪作就是依据著录仿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