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碗苋菜红
立夏已过,物候语换成“王瓜生,苦菜秀”,附近小菜场里本地小农种的瓜、菜也日渐增多。而新上市的“苦菜”里,我尤为喜欢红苋菜。
这就是红苋苋菜我小时候大约也是吃过的,不过那时吃的大概是生长在野地的绿苋,我们当地称“人参苗”。“人参苗”是一种喂猪菜,但庄户人家有时也图尝个鲜,挑择些鲜嫩的,焯水后,放盐、熟火麻籽碎凉拌而食,倒也是别有风味。
第一次吃红苋,大概是在大学二年级。
我在嘉兴上的大学。二年级开始勤工俭学,恰好有帮扶困难学生的项目,我就被一位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李先生一家“帮扶”了。
我家教的对象是个小女孩,我现在已忘了她的名字,实在汗颜,暂时称她小嘉兴吧。那时小嘉兴刚上初中,英语、数学都一塌糊涂,于是李叔(李作家让我喊他李叔)和阿姨让我重点辅导她这两门功课。
说实话,我当时数学、英语成绩虽然尚可,但辅导水平真不够看的。事关人家孩子前途,我也曾再三向李叔夫妇推却过这个营生,但他们两个总是让我试试看。情难却,我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利用每周末一天时间陪小嘉兴学习,当了一个大龄“伴读”。
李叔他们当年住在一个夹在繁华中的小院里。院子比较荒芜,院中间的木桩上拴着一只大狼狗,读书间隙,我总是看小嘉兴跑到小院里,愉快地逗弄大狗玩耍。记忆中他们的房子似乎只有一层,采光不是很好,一到阴雨天气更是晦暗如李叔的小说风格,配上咯吱咯吱的木地板响声,我总觉得,那就是老江南的味道。
我在这样的屋里,需陪小嘉兴学习一天,故中饭一般也和他们家人一起吃,饭菜自是由阿姨亲手烧制,清炒红苋就是她烧过的。
我记得小嘉兴当时特别喜欢这道菜,每次她都会先舀好几勺汤汁拌到饭里,直到把整碗饭拌得通红,还隐隐渗着鲜红的汁液,这才开始大快朵颐。我没吃过这种菜,小嘉兴就让我学她那样吃,说保证好吃!
这菜确实好吃!
别看红苋原生长相其貌不扬,它的惊艳,全在烧熟之后。一般家常的红苋做法就是清炒至熟,加盐、蒜末调味即可。成品茎叶翠绿,丝丝蔓蔓,全部袅娜于一汪鲜艳的紫红色汤汁之上;蒜末也全被染成象征夏天的粉红色,散落、点缀于翠绿之间。
观过“色”,再闻其“香”、尝其“味”。这道菜的口感,清香微苦、鲜嫩爽口、绵软易嚼,相当消暑下饭。最好,就是像小嘉兴那样,舀几勺红汤汁拌在白米饭里,让米饭的素色摇身一变为倾国倾城之红粉,于大人、小孩都是一番浪漫、有趣的体验。
清炒红苋示意图 苋菜染就的米饭听说红苋还有个名称叫“补血菜”,这根据不光因为它鲜红的汁液,还因为苋菜真的富含钙、铁等营养成分,同时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民间有“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的说法。
苋菜还有相当的药用价值,它性甘寒,“清热利窍,可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民间还有用鲜苋菜捣汁或水煎浓缩,口服治咽喉肿痛、扁桃腺炎。
漫漫长夏数风流,最是一碗苋菜红。
诸君,可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