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我们身边的“熊孩子”们
因为职业的原因,我接触的是孩子,因为要和孩子交流,我模拟他们的思维方式,方便理解他们的童言趣语,也好说出让他们共鸣的话。
所以我常常对朋友说:“超出二年级智力和知识面的东西,不要问我,我不知道。”
孩子是真的熊孩子,他们天真活泼,你会很容易忘了他们还敏感脆弱,常常会被突如其来的眼泪或他们之间的矛盾弄得焦头烂额。
不过熊孩子是真的孩子,他们总会一转眼就忘了,继续没心没肺地笑呀闹呀!
大概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性,长大了的熊孩子开始再别人面前有节制,开始在众人面前成熟稳重,赢来阵阵掌声。但父母依然会激发出他们“熊孩子”的本性。
奔走在我们身边的“熊孩子”们2017年2月6日,“熊孩子”的我陪母亲到西京医院来做体检。惊讶佩服西京医院的先进技术和有序井然外,更惊叹于身型巨大的各种“熊孩子”们!
有一对老人,跟着一对子女,老人是消化道的问题,大概是食不下咽,已是面容枯瘦,歪斜在轮椅上,儿子拿着单子远离老人,也远离人群,就那么站着。女儿站在老人身边抱怨着,大抵的意思是,在家门口医院看看得了,非要到这里来,家里堆着好多事呢……巴拉巴拉说着,引得旁人侧目。
只有旁边的老太太,守在老人身边寸步不离,不言不语,只是不时拉拉老人身上的毯子,不时端起杯子给老人喂水。
有个老人着急地站在挂号机前,可是这一天的号都没有了,孩子焦急地一旁说着:“怎么办,我的假期快要没了!”老人更加着急了,像极了小时候的我们,看着大人为分神照顾自己焦虑不安,我们在这样的不安里手足无措。
没有人愿意成为别人的负累,孩子不愿,大人也不愿,在医院这样的地方,不管结果好与坏,老人的心里也是及其敏感的。
还有些“熊孩子”,穿梭在人堆里,伪装成病人,兜售挂到的号。会被他们成功说服的,都是不太出门,不太识字,没有孩子陪同的老人,他们没有看到医院树的打击医托和号贩子的警示语。
但愿老人们拿到的号是有用的。
奔走在我们身边的“熊孩子”们乐观的人,在哪里都是乐观的,即使是在医院,开心地笑容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
乐观的“熊孩子”们,早上四点排好队,等待七点的时候挂号;抽血的时候扶着几近晕倒的母亲,瞒眼疼惜;风趣幽默的孩子让已有病容的老人笑意不断……
不管孩子有多“熊”,有“熊孩子”陪着的老人都是幸福的,免去排队之苦,免去拥挤不便,免去惊扰之痛,免去不懂之怯!
奔走在我们身边的“熊孩子”们曾经的“熊孩子”在“熊父母”的关怀中长大了,虽然“熊父母”把我们打到了十八岁而不是六岁,我们依然健康幸福地长大了。
而我们的“熊父母”慢慢变得像孩子一样,让我们也像当年他们对待“熊孩子”一样,不论何种表现方式的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