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享】学会辅导下属(12)——提问的雷区
【学习分享】学会辅导下属(12)——提问的雷区
【课程】圈外商学院
使用提问辅导下属时,我们要避免踩到提问的雷区。
1、诱导性问题
诱导性问题是把自己的感受、评判、想法和建议夹杂在问题里,
比如:“你难道不是在逃避责任吗?”这个问题带有明显个人情感,应该避免。
比如:“你当时什么感受,是不是很愤怒?”这个问题的后半段应该消除。
“这件事你为什么不事先征得客户的同意?”可以把问题换个问法来避免诱导:“这件事情涉及到哪些人?需要得到哪些人的批准吗?”
2、为了提问而提问
刚学会提问技巧后,我们经常会特别兴奋和紧张,在对话中满脑子都在想接下来问什么问题,而没有真正去倾听对方的话,导致问出来的问题没有章法,让辅导对象感到混乱。遇到这种情况时,让自己先静下来,思考清楚了再继续。你可能不习惯对话因此出现冷场,其实短暂的空隙并不会让对方感到尴尬。如果你需要稍长一点的空隙时间,你可以借助倒水、上厕所等手段让自己有个调整的机会。
3、失去焦点
有时候我们面对的辅导对象特别能说,而且可能说的很散,天马行空。这时候经验不丰富的人往往不敢打断对方,反而影响了辅导对话的效果。作为教练,你需要掌控整个辅导对话的方向,一旦发现对方跑题了就要把他拉回主题。虽然辅导对话是围绕辅导对象展开的,但是你是掌控对话方向和流程的人。
4、频繁打断对方
有时候健谈的人是辅导者自己,听到自己擅长、熟悉的领域时,会忍不住想要频繁打断对方,提供自己的专业意见和经验,最后让一次辅导对话变成了辅导者的一言堂。虽然我们说过,在选择方案阶段我们可以适当分享我们的经验,但是我们要把握尺度。我们分享经验的目的不是为了提供建议,而是为了开启下属的思路,启发他思考,自己找到解决方案。如果实在忍不住,你可以考虑在手里捏一支笔来提醒自己,或者在想要打断前数十下。
5、过多使用“为什么”
在辅导对话中提问要注意措辞。比如当我们不停问别人为什么的时候,很容易让人感觉你在质疑他,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你可以把问题从“为什么"改为“是什么"、“如何"等等。
比如,员工要辞职,你与其问“你为什么辞职”,不如问"你辞职的原因是什么";“你交辞职信前为什么不能先跟我商量一下”或许可以改为“你是如何决定要辞职的?你与哪些人讨论过吗?“
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的力量一旦被发挥,可以唤醒对方内心的潜能。如果你想更深入地学习提问这门技巧,可以阅读延伸读物《提问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