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选读书(1.17~2.17)

读《伤花怒放》——孔悦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56人  孔悦
读《伤花怒放》——孔悦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摇滚的被缚与抗争”,被很多摇滚乐迷誉为“圣书”,想要了解摇滚乐不可不读。书的作者叫郝舫,是著名的乐评人。

本书并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摇滚乐发展史,而是以全新的视角切入,通过摇滚乐自诞生之日起发展过程不断遭遇反对与非难的过程,结合社会学、哲学等理论,阐述了历史发展进程中摇滚乐其然及其所以然,能够让人对摇滚乐有更加全面与深刻的认知。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摇滚乐或者说摇滚乐队所遇到的“敌人”,包括政府、唱片公司、电台、社会组织、“高雅”艺术家、民族主义、宗教势力等等。从摇滚与革命、摇滚与极权、摇滚与高雅、摇滚与民族、摇滚与性、摇滚与宗教、摇滚与毒品几个方面讲述了摇滚在发展历程上的被缚与抗争,可以说是摇滚乐蓬勃而又心酸的“血泪史”,一方面是离经叛道、不被主流文化和价值观认同的挫折与伤痛,另一方面则是越挫越勇、追求革命与超越的热血沸腾。阅读之后不禁可以理解书名为何叫“伤花”, 又何以“怒放”。

书中的资料非常丰富,新版增加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理论分析从今天来看依然不失深刻。看了此书我更深入了解到,今天我们习以为常又受很多人喜爱的 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 等乐队在当年遭受了何等的非议与责难,而这些都发生在我们认为思想和言论非常自由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作者也写道:摇滚受人指责并愤而抗争的历史有时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而其中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它在美国和西方世界是“革命”的象征,是“共产党的阴谋”;而在真正“革命”的国家眼中,它却被斥责为“没落”的典型,是“资产阶级的下流货”。

在70年代末的中国,某青年报曾将摇滚乐视为古怪而疯狂的音乐,是“腐朽的西方资本主义的产品”;在80年代的四川大学,“墙报比赛”中的一句“西方的嬉皮青年在摇滚乐中坠落,我们则像太阳一样冉冉升起”曾被上下叫好;1982年出版的《如何识别黄色音乐》则视摇滚乐为靡靡之音的最典型代表。而讽刺的是,在某一天晚上,摇滚乐又摇身一变,成为了“改革开放”的象征。

在书中,作者用了很大篇幅剖析了摇滚与革命的关系,包括上世纪50-70年代,摇滚歌手在西方政治、社会进程中发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他认为很多摇滚歌手所做的工作是揭露,但这种先于具体革命行动的“揭露”本身,便是一场莫大的革命。因为只有通过揭露,才可以清楚表明为什么要对体制质疑和如何打碎其粉饰性的外表,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质疑和揭露之中。

同时,摇滚的社会革命方向还只是其革命性的一个方面;作为这种革命性前身的另一个革命方向,即摇滚在艺术形式上的革命,在审美原则上的革命,在艺术与道德关系上的革命,同样深具启示性。从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当下一些看似平常的认知,实际竟如此来之不易。

我想对于我而言,摇滚乐则带给我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我至今还记得,初中时在表哥家第一次听到窦唯《高级动物》时的震撼和喜悦。对于一个每天乖乖上学读书的孩子来说,在思想上和审美上那无异于一次革命,那也成了开启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时至今日,摇滚乐已分为非常多的种类,其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但我觉得摇滚的内核未曾改变,那就是:自由、真实、自省和批判,也因如此,很多摇滚乐在今天仍然被禁止,被封杀。如果对摇滚乐感兴趣,不妨看看这本书,可能会对摇滚乐有一个新的认识。当然更重要的是,听听更多的摇滚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