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就成爆文的简书首页遇见文字✨遇见爱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

《朗读者》俞敏洪:在痛苦的世界尽力而为

2019-05-14  本文已影响3人  爱心助学公益行

“7月21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出现在CCTV《朗读者》的舞台,让我们一起跟随俞老师听一页小书,品一句“在痛苦的世界尽力而为”。”

抓住知识摆脱命运的束缚,他纵身跳出了农门;

挣脱社会分层固化的捆绑,他弯道实现了超车;

直面职场刺骨寒风的吹打,他艰难获得了新生;

追赶市场经济发展的劲风,他过渡完成了转型。

他是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尽管已经不断突破尘俗的视界,

拓展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

但他仍说,

自己始终无法摆脱恐惧带来的疼痛。

所幸,他在恐惧的疼痛中,

获得力量并变得强大。

他高唱着:

“黑夜伴着彷徨,前方迷雾漫长;

行裹乱了,身体倦了,头依然高昂;

别说世界太难,让我走给你看!”

因为他坚信:

必须要在这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

                                                        - 1 -

时至今日,俞敏洪办公室的墙上,依然挂着一个大幅的“风景照”,照片上是一片荒地和两间残破的瓦房,那是他位于江苏农村的老家。俞敏洪说,每每抬头,照片都会提醒自己:今日的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俞敏洪最初的恐惧,正来源于此。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深切体会过什么叫“贫贱夫妻百事哀”。

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有时候自己放学回家,一推门就正好看到父母在打架,而争吵的原由,不过是诸如柴米油盐的鸡毛蒜皮。如果说,吵架拌嘴尚且能看做枯燥生活的调味剂,那在他2岁那年,哥哥的因病离世,则给他和他的家庭带来了更深层的巨变。从那之后,俞敏洪成了这个家唯一的希望。10岁,他成了他们村上割草割得最多的孩子;14岁,他成了他们公社插秧比赛的第一名;16岁,他已经能开着手扶拖拉机下地干活;不过,正如他自己所说:“因为农活儿干得太好了,才知道干农活儿没有任何前途。”

年少的俞敏洪,一直在寻找一个契机,他要摆脱在农村待一辈子的恐惧。

                                                    - 2 -

很多人都知道,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但也许并不知道,他曾经两度落榜。在那个经济不发达、民智未开的年代,“三战”高考确实需要十足的勇气。在这场“知识改变命运”的战役里,他需要感谢三个人:母亲、补习班老师以及他自己!他说他想参加高考,母亲说“可以”;他说他想考第三次,母亲说“可以”;他说他一年什么农活都不干了,母亲说“可以”;他说他想去县里上补习班,母亲依然说“可以”。

当母亲为了找老师摔成一个“泥人”,俞敏洪清楚地知道:高考成了唯一的出路,他没有别的选择了。尽管母亲并没有什么文化,但时至今日,俞敏洪依然说:“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从那之后,俞敏洪进入了一种拼命的状态: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上床之后,依然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做题;整整十个月时间,他分分秒秒都在奋斗。他说,人生如果不给自己回头看的时候,留下一些令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生命就算是白过了!最终,高考分数公布,他超过了北大分数线。填吗?他的目标只是地区师范大学而已;那时候,北京几乎是一个远到不能再远的地方;而北京大学,更是只在报纸上见过的传说。

感谢老师的坚持,他夺过俞敏洪的笔,在他的志愿栏上端端正正写下了:北京大学。从此,北大未名湖畔多了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 3 -

所有人都会认为,跨进名校之后,一定是一个幸福的开始。然而,对于俞敏洪来说,那似乎是另一个痛苦的开端,甚至,差一点,这份痛苦就让他堕入深渊。他是班上仅有的两个农村孩子之一,与城里的同学格格不入;他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张口就是蹩脚的方言;他曾经引以为傲的英语,更是一塌糊涂,在C班垫底;他没有文体特长,曾以为自己会游泳,竟只是别人眼中的狗刨。俞敏洪终于发现:原来你进北大,是会被别人看不起的。他只能拼命学习,想要用成绩让人高看一眼;然而,最终却让自己劳累过度,患上肺结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次危及生命的“吐血”生病,却意外让俞敏洪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他明白了,跟别人比,没有任何意义;他也明白了,进步是自己的事情,跟别人无关。《朗读者》的舞台上,他甚至毫不顾忌形象地说:“别人的好与坏,关你屁事!”于是,他用一年时间读了200-300本自己喜欢的书;他用最聪明的方式完成了英语词汇的积累;当他不再关注别人,而是沉迷于自己的进步时,量变到质变,发生了!四年大学生活的最后,他拿到了留校任教的名额。未来的日子,他不仅有足够的时间读书和旅游,还完成了母亲的梦想:成为一个教书先生。

但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说的那样:“生活,总是会无缘无故给我很多曲折。”北大任教的前两年,他再度感受到了恐惧和挣扎。他没有资历,更不懂教学法,所以他成了北最惨的老师。究竟有多惨?一个班40个学生,最后只剩下3个,但是他不敢用名“留”住学生,因为在北大,老师点名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俞敏洪惊讶地发现:曾经读大学的时候,被同学们看不起;如今当了老师,竟然还会被学生们看不起。骨子里的坚持和不服输,让他决不能向困难低头。他去别的老师课堂上旁听,学习他们的教案;他在备课的时候积极跟学生流,了解他们究竟想听什么;他认真研究教学法,让学生真正做到循序渐进;最后,神奇的事情再次发生。一个班40个学生,最后有80个同学来听课。我们常常说,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有大的改变;俞敏洪却说,从自卑到自信,就是绝对的180°的改变,它是真的,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 4 -

上学,毕业,留校任教,俞敏洪的后半生仿佛已经安排妥当。可是,他不甘心,他想再次追求更有意义的事情。他参加了托福考试,并取得663分的高分,却最终阴差阳错未能成行。但这次托福考试的经历,却给了他新的启发。他从北大辞职,投身到“下海经商”的浪潮中。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母亲甚至以性命相逼。他但凡笃定的事情,绝不会轻言放弃。

从北京中关村二小一间破旧的临建房起步,靠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块斑驳的黑板办学,他给别人的培训班打工取经,也沿街给自己的培训班贴过小广告,还曾为了员工陪着公安干掉了几瓶五粮液,抢救了5个小时,醒来之后,俞敏洪第一句话是:“我不干了,我要关掉学校!”不过,那也就是说说而已。最后,他还是坚持了下来。1993年,他正式创办新东方学校;2001年,他注册了“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新东方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培训机构。如今的新东方,已然是留学培训行业的“巨无霸”。而俞敏洪,也一跃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接受着大家对“留学教父”的顶礼膜拜。只不过,他又有了新的痛苦,这份痛苦,来源于内心的追求:如何用所拥有的一切,来帮助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

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去全国各大高校演讲,著书立说给年轻人以启发…俞敏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松柏之志,经霜犹茂。对于温室里的花朵来说,痛苦可能是灭顶之灾;但对于松柏来说,痛苦有可能就是莫大的财富。正如俞敏洪在《朗读者》中说的那样:如果我们的努力,凝聚每一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那散乱的日子,就将聚集成生命的永恒。

俞敏洪说,日子如果没有目标的过下去,只不过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我们的努力,凝聚每一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那散乱的日子,就将聚集成生命的永恒。他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去改变看起来被安排的命运,义无反顾的来到北京,并不顾任何反对下海经商,最终赢得了人生,活成了最精彩的自己。

无独有偶,这样绝地反击的故事不会发生在几个人身上,就像华夏学院创始人姜岚昕老师,他从落后的大别山走出来,历尽艰辛,从上小学到上大学都是借钱上过来的。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与公益事业,并在2011年联合百家企业创办了一所纯公益的学院---华夏管理学院。

华夏管理学院创建于1994年,是在于光远、厉以宁、萧灼基等一批著名的经济和管理学界大师倡导和支持下,与新加坡华夏管理学院等合作建立的。

2008年底,世华智业投资集团凭借其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华夏管理学院进行重新整合优化,累计投入已超3.5亿元人民币。

2010年,华夏管理学院由中外合作办学转为全日制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

2011年11月11日,世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姜岚昕先生联合百家企业,正式向社会公开发布将华夏学院办成一所公益的学院。

2018年4月,根据北京市教委相关政策,正式更名为“北京华夏管理研修学院”。

学院免除所有来校就读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及实习实训费用,现已帮助了数以千计的贫困学子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

在苦难中开出花来,在痛苦的磨砺下,成就辉煌的人生。这句话不仅仅是说俞敏洪老师、姜岚昕老师,更是在说那些在痛苦中、在挣扎中停滞不前的人。让我们都勇敢一点,贫穷、艰苦这些看似能轻易击败我们的外在环境,终究会在我们的正确选择中,被我们亲手打败。

在痛苦的世界尽力而为,在苦难的经历中,成就辉煌的自己。


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华夏管理研修学院”了解更多信息。

北京华夏管理研修学院微信公众号

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

咨询热线:

010-61988878

010-61985278

010-61985886

Q Q咨询:

1280654361

2789277551

263417313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