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乖、不听话,才是女孩该有的样子
男孩能在外面横冲直撞爬高上低玩到浑身是泥,女孩就不行,因为一句毫无来由的性别刻板印象“女孩就该有女孩的样子”;男孩即使调皮捣蛋上房揭瓦,家长的容忍度也会比较高,因为“毕竟是男孩”,女孩就不行,女孩就必须文静乖巧。
中国家长往往最爱教小孩的就是要乖、要听话、要让大人省心,而对女孩尤甚。
于是女孩们被迫学会了,只有温顺乖巧才能息事宁人,才能免于因捅娄子而受打骂。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儿童长大后,会把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因为她只了解这一种模式,于是天然地认为这是唯一的而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从而下意识地投射到外部的一切关系。那么,遇到别人欺负,她不仅不会想到反抗,因为反抗是在原生关系模式中不存在的。相反,她只会觉得,唯有表现得软弱、顺从,别人才会放过她。而欺负她的代价越小,已经欺负她的人会越变本加厉。
客观上,女孩由于相对矮小的体型,和相对薄弱的肌肉力量,在体力斗争中,往往处于先天劣势。即使按下被偷被抢这样对受害者精神损失相对小的犯罪不考虑,以及数据无处可查的杀人案件,仅就家暴、性侵而论,显而易见的是,女性受害者远远多于男性。
更何况,儿童性侵的隐案率达1:7,也就是说,一个曝光的案件背后,至少还有7起案件不为人知。而少年、成年性侵案的隐案率,很可能不会美好多少。
此外,还有变态当面露出性器官,流氓言语和肢体调戏,这些难以定罪但同样会对受害者造成难以平复的心理阴影的伤害,更为普遍存在。微博上无数网友在评论中讲自己小时候受到类似骚扰的事情,其中可能就有你的女儿,只是她从不曾告诉过包括你在内的任何人。
这个世界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但更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干净。
基于这样,亲生父母和其他家人还教自己的女儿要惟命是从,有意无意地鼓励她百依百顺的行为,这样,虽然她没事不找事,但也失去了遇事不怕事的能力。于是她走出家门,就像把一只刚破壳的小鸡推入狼奔豕突的森林,除了坐以待毙,很难有别的可能。生理上本就更容易受害,还有意培养她在性格上更易于摆布,敢问父母,你们是何居心?
一个从来没反抗过任何人、唯唯诺诺的女孩,关键时刻可能为自己挺身而出奋力抗争吗?何况,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捍卫自己的权利,不仅需要反抗精神和非凡的勇气,还需要反应敏捷的急智、当机立断的果敢、如何操纵自己身体来发力的技巧、经过锻炼的体力,这些都是一个只知道文静乖巧令人省心的女孩无法具备的。
只知道一味让女儿省心、服从管教,可是你怎么保证,让她首先有能身心健康地活下去的能力?
如果她在家里除了臣服父母的权威外别无选择,那么她在外面就可能臣服其他师长的“权威”, 而不敢反抗假借“单独辅导”“特殊作业”之名的侵害;
如果她在家里的生存之道是忍一时风平浪静,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么她遇到性骚扰也不敢声张,不敢报案,顶多安静地躲开;
如果她在家里经常压抑自己的愤怒和委屈,而只有表现得顺从乖巧才能得到父母的爱,那么当别人勉强年幼懵懂的她做不愿意的事情时,她只会服从,因为她习惯了听对方说的话,因为自己的感受从来都不重要。
你问,为什么这么多女性遭受家暴、性侵,甚至不曾反抗?因为:
她根本不知道她完全可以厉声呵止、大声呼救啊,因为从小的教育是女孩要端庄优雅、而大声、粗鲁地讲话很丢脸;
她根本不知道如何说“不”,如何表达愤怒不满,因为跟男孩一样发脾气、忤逆父母的她,早在多少年前就已经被父母扼杀了啊;
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必须有力地出拳还击,甚至不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女孩也可以又踢又打使用武力,而且其力量不容小觑,因为从来都被要求“像女孩一样”安静地坐在一边啊;
她根本不知道,除了一方对另一方顺从的关系模式,世间还有很多可以自由表达的平等模式,而那才是正确的啊。
只有在家里首先允许她的生命活力,和人性本能之一——攻击性,她才可能在外面的世界为自己而战。
愿世上所有的女孩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