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一个寻常文人的普通人生(1)
汪曾祺是20世纪的文化名人。这个时代的人之所以成名,都是因为在那个年代他们能影响、改造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人物。但是,一个名人的生活却是我们普通人每天都在体验的琐事,他们的琐事放大就是他们的灵魂、气质、风度。
汪曾祺的家庭背景
汪曾祺1920年出生于江苏高邮,祖父有钱打下了好大的基业,父亲多少懂点医学、书画,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母亲早逝,过继到二伯母家,二伯母会作诗填词,于是这种家庭背景对汪曾祺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上小学的时候,汪曾祺的国文、画画就非常好。
汪曾祺在云南联大上大学
1939年,汪曾祺决定去到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组成)上大学。原因有两个,一是北大学风自由,可以随便可以吊儿郎当;二是在北京上海南京上学是处在日本刺刀之下,这点民族感情他还是有的。
汪曾祺在大学期间,生活散漫,偏科严重,英语和体育尤其不好。不喜欢上朱自清先生中规中矩的课,而格外喜欢闻一多先生自由的课堂,并且闻一多讲诗词常与画联系起来,扩展视野。他与沈从文先生交好,且自认为是沈先生弟子,沈先生也曾多次帮助他渡过难关。
在大学期间,汪曾祺还喜欢泡茶馆,一是便宜二是可以在茶馆学习(图书馆座位少);他喜欢吃各种小吃,家里接济的钱(邮局那时还没有完全中断,可以邮寄钱)吃完小吃没了就泡茶馆。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苦中作乐,除了吃喝,他还写小说、写诗、唱京剧、唱昆曲、演话剧,苦中作乐,做他的闲云野鹤,其实也着实让我们羡慕。
写到这里,我又忽然由此想到自己前段时间的处境,我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对于这里的人、事、学习都是那么的陌生,有很多的不适应,因外在的不适应竟然导致我放弃了写字、跑步一系列的兴趣爱好,并且封闭自己,不去了解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一切。想来,汪先生在战争期间在外求学而且偏科,经济条件也不够好,竟然也如此的上进,苦中作乐、进取,是我需要好好学习的地方。
后来,1943年,汪先生因英语、体育的成绩而不能顺利毕业,于是被迫留校一年,1944年英语体育过了想着能毕业了。但国家又有新政策,必须要去给国民党当翻译才能毕业。但因种种原因,他没有去,最终没有拿到毕业生。没有毕业证找工作也困难,几经周折,在一所中学当起了老师。
汪曾祺在中学当老师的日子是极其艰苦的,艰苦到工资经常欠发,基本可以达到“饿不死”的地步,而且他常吃野菜。教育条件差,连玻璃都没有。1945年抗战胜利,汪先生因经济紧张于1946年才离开云南。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