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谈写作散文

再说说乡土辣妈

2019-07-25  本文已影响24人  寻虎

乡土辣妈的《母亲的煤油灯》一文刊于来宾市的日报,我很开心,这并非是她的作品第一次上报刊,近几个月她的文章陆续被报刊录用,但拍照告知我,这是第一次,说明她有了信心。

乡土辣妈住在乡村,偏于一隅,电脑坏了,对手机上网操作也不太熟悉,在做农活的闲暇追求文学坚持写作多年,难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她身边的作家们常夸她,可是究竟写得怎么样,她心里也没有底。每个写作者都经历这样的彷徨,尤其是在报刊尚未认可之前,报刊是文学爱好者的认证机构。

近些年,纸媒被压缩了很多,不但一些报纸削减了副刊,一些三线文学杂志也转为作协内刊,文学阵地顿觉狭小,报刊中稿的难度直线上升。如果说以前投稿是十投九不中,那么现在是百发一中。这种状况,对于写作者的考验尤其严峻,没有很好的耐心,很容易在网文的浪潮冲击下转向公众号投稿,毕竟后者反馈更快,而纸媒反馈的周期至少2个月,甚至干脆没有回音。钟情于纸媒的写作者遇到了一堵墙,这种孤独很折磨人。很多写作者因为长期受到报刊冷遇,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但是勇气恰恰产生于孤独,勇气总是和沉默相伴。

乡土辣妈当地的作协对写作者很关心,经常鼓励有潜力的写作者,并邀请参加各种文学活动,这并不多见。武宣县,人口46万,农业人口36万,今年刚摘下脱贫的帽子。这样一个典型的经济贫弱的农业县,却有一班热爱文学的爱好者,一个关爱写作者的作协组织,在当下普遍重经济轻文艺的氛围下,难能可贵。乡土辣妈的家境不富裕,只是近些年有所好转,她的脱颖而出除了自己的坚守,和当地的作家群体扶持也分不开。泰戈尔诗云,生命以痛吻我,让我报之以歌(The world has kissed my soul with its pain, asking for its returnin songs.)用在乡土辣妈身上,用在武宣县作协和作家们身上,都是很合适的。

没有苦难,就没有神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