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都很好
1.
很多人知道我去看了《后来的我们》,远的近的,不同城市的友人。
很多人都说,写写吧,你为什么不写,我等着看。
不写,是因为不想写。写了,是想告诉一个人,其实后来的我们,都很好。
观影时,我是有泪的,只是眼泪没有掉下来,正如歌里唱着:“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泪点很低的我,没有泪流满面,有两个原因,一是电影里的爱情未曾打动我的心,现实里很多人的情感经历比那感人多了;二是有点儿触动的是父亲写信,眼睛看不清了,快靠近信纸的那个镜头,这是亲情。
回头看,年轻时,为着一段未知的爱情,以为一个人就是一辈子,那时候真勇敢。长大了,明白爱情这回事可以是一辈子,也可以是一阵子,亲情却是长久地存在着。
看到有个二十三岁熟悉的女孩,在朋友圈里发的一句话:“听闻爱情,十有九悲,听闻过往,十忆九伤。人的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一切不如刚刚好。晚上去看《后来的我们》。”
二十三岁的年龄,我知道她未曾恋爱过,回复问她又在感叹什么。不记得自己在这个年龄时对爱情这回事是个什么样的感受。如今回忆起来都是美好。不是没有伤痛过,只是后来,那痛的伤疤已风干,不觉痛了,唯有珍惜和满足。
每个年龄的执著点不一样,如果早一点可以明白一些道理,是不是现在会不一样,我时常这样想,电影里小晓也说着台词:如果,没有如果。
没有如果,人生才会这样多彩多姿。有些事,有些人,非岁月,不足以明了,没机会遇到。
《后来的我们》,都很好2.
电影灰色调与彩色调转换,灰色是当下,彩色是回忆。这是电影的表现手法,寓意明显,灰色是暗淡,是凝固的微凉,彩色是明亮,是稍纵即逝的美好。
在现实中,其实并不全然如此。当下与回忆绝不是简单的灰色和彩色可以表达得出来,而是有无数说不清的色彩涂抹着。
电影不真实。现实里的小晓和见清,是极少有机会在一起的,火车上的偶遇,飞机里的再次偶遇……不同的教育背景,那几乎是没有话题可以继续的。那都是演戏。
现实何曾真实过。有时候真实得令人难以相信,比电影更精彩壮阔。
看了最近的言论说这部影片“三观不正”,刘若英表示,真正看过影片的观众提出的意见,她都会虚心接受。而主演田壮壮精彩地表示:“三观是在不停的成长和不停的领悟的,是自己的看法,这个电影里面写的就是成长,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年轻,和年长的人对影片的评论不同,因为经历过不同的岁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一种境界,出走半生回来,再看山水,又是一种境界。
好多评论说电影不好看,在卖情怀,评分不高。但不可否认《后来的我们》有刘若英的个人风格,娓娓道来的故事里,逐渐明白爱情与岁月的无常。
最后字幕介绍说,剧情来自刘若英《我的不完美》里的一个故事《过年,回家》。刘若英这篇文章写得好,依此改编的剧本不好,井柏然的表演很有层次感,周冬雨演的好是好,总觉得不适合这个角色,换个演员或许会好些。
好了,不过是因为喜欢刘若英,去看《后来的我们》,之前没有多大期望,之后也没有多大失望。成就一部电影的因素很多,喜欢刘若英的人自然懂得影片想要表达着什么。
有自己的电影代表作,唱的歌被很多人传唱着,爱着一个人,也被人爱着,拍了一部自己的电影,已经足够了。
3.
其实,我什么电影都能看,只要好看,除了恐怖惊悚暴力血腥色情反动之类的……
之前看过郭德纲《祖宗十八代》,一部也不叫座的片子。我看完觉得这个故事好,就是没拍好,还想如果我是导演和编剧,该怎么拍和怎么写剧本,演员该找谁……闲着没事想了好几天,未果。
有的时候,是为了去看那一部电影的吗。不过是为了一段独处的时光,手里握着一杯香香的白咖啡,或是一杯加了很多珍珠的奶茶,那样明灭的时刻,影像闪烁的空间,于我是安全的,无人来扰,可以随时出神……
某个年纪,某个时刻,因为一部电影,一首歌,一句台词,想起一段往事,一个人……黄粱一梦十几年,不思量,自难忘,不必话凄凉。
I miss you.我错过你。
I miss you.我想你。
既然错过,不必再想。
后来的我们都明白,只有自己才能够成就自己的一世安好,身边是谁不重要。
后来的我们,都很好。
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