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西我也爱写小说国学与传统文化

【历史】汉之西(18)

2018-04-20  本文已影响35人  梅溪小童

第十八章  猪对手

        王离的军队已经覆没,章邯率领的秦军一路向南渡过漳水,逃到钜鹿南面的棘原(今河南安阳市),驻扎在那里。项羽的楚军则屯驻漳水以北,一时,两军形成对垒相持的局面。

        秦军因为畏惧楚军的气势,几次向后撤退,想待机再战,但就在此时,章邯的后院起火了。

        秦朝能够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绝对不是没有人才。在秦始皇时期,秦朝文有丞相李斯,他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不能否认他是个人才;武有将军蒙恬、蒙毅兄弟。胡亥上台后,蒙恬、蒙毅被杀,李斯杀扶苏、立胡亥有功,得以加官进爵。现在,李斯自己造下的孽将要由他自己来还了。

        早在王离、章邯围攻钜鹿之前的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二世见起义军四起,就多次责备李斯:“你身居三公高位,如何使盗贼猖狂到这种地步!”

        李斯知道胡亥除了傻啦吧唧还心狠手辣,如果自己为国家着想,告诉他真相,恐怕难逃一死,前面已有儒生们的例子。他很怕死,受到责备也很恐惧,但他又贪恋荣华富贵,没有像叔孙通那样弃官逃跑的勇气。

        于是,他便迎合二世的心意,学着赵高一样忽悠胡亥,他给胡亥上了个大意如下的奏章,献上作为“三公”的应该献上的一策:贤明的君主,必定是能对臣下施行刑罚的人。‘拥有天下却不肆情放纵,就是把天下当作自己的桎梏’的原因,就在于不能对臣下明察罪过施行刑罚,反而以自身之力为天下平民百姓操劳,就像如唐尧、大禹那样,这样得到天下对君主来说也是‘桎梏’而已。君主不能研习法治,实行察罪责罚,将天下作为使自己快乐的资本,反而偏要劳身苦心地去为百姓效命,那么就会成为平民百姓的奴仆,这样的君主有什么值得崇尚的啊!所以,贤明的君主都能施行察罪责罚之术,独断专行,使权力不会旁落至下属臣僚的手中,才能阻断实施仁义的道路,杜绝劝谏者的论辩,独自称心如意地为所欲为。这样的话,群臣、百姓生怕自己受刑罚还来不及,哪里还敢去造什么反呢?

        看了上面这段话,是不是毁三观呢?劝谏堂而皇之地成了怀事,独断专行成了美德;为百姓操劳成了桎梏,享乐成了贤明;尧、禹成了昏君,刑罚成了阻断仁义的法宝。

        佩服!

        果然,李斯达到了想要的效果,二世看了他的奏章十分高兴。便更加严厉地实行刑法,以向百姓征收重税的官员为才吏,以杀人多的官员为忠臣。结果是使路上一半的行人是受过刑罚的罪犯,死人的尸体天天成堆地积陈在街市上,秦朝的百姓因此愈加惊骇恐惧,时时刻刻盼望发生暴乱。

        赵高的官职是郎中令,这个官职是内廷官,就是整天呆在皇帝身边,和皇帝很亲近。加上胡亥容易欺骗,赵高很受秦二世宠信,他仰仗着皇帝的恩宠而专权横行,因为私怨杀了很多人。但他又怕大臣们到朝堂上奏报政务时揭发他,就继续发挥他的忽悠功夫,想了一个办法。他对二世说:“天子之所以尊贵,是因为群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见到他的容颜。现在陛下还很年轻,未必对件件事情都熟悉,坐在朝堂上听群臣奏报政务,若有赏罚不当之处,就会把自己的短处暴露给别人,这样就不能向天下人显示陛下圣明了。所以您不如深居宫禁之中,等大臣们将政务呈报进来后,再与我和熟习法令规章的侍中们来研究处理。这样,大臣们就不敢奏报是非难辨的事情,天下便都称道您为圣明的君主了。”二世立马采纳了赵高的建议,不再在朝堂上接见大臣,一直住在深宫之中。

        胡亥就是这样整天生活在他手下人的糊弄之中,乐此不疲!

        赵高此后就经常侍奉在胡亥左右,独掌大权,成了秦朝实际的决策者。

        但是这样一来,赵高就架空了以李斯为首的外朝大臣们,侵犯了他们的利益,李斯等对此日益不满。

        赵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胆大,连秦始皇帝遗诏都敢改;一个是阴险狭隘,看谁不顺眼搞谁。

        他听说李斯对他有非议,便心生一计,决定除掉李斯。

        他对李斯说:“关东地区的盗贼纷起,现在皇上却加紧增征役夫去修建阿房宫,并搜集狗马一类无用的玩物。我想进行规劝,但因地位卑贱不敢多言。您是丞相,为什么不去劝谏呢?”

        李斯一听,心想总算赵高还有点良心,说道:“本来就该如此啊,我早就想说了。但如今皇上不坐在朝堂接见大臣听取奏报,我想说也没有机会啊。”

         赵高赶紧热心地为丞相大人献上一计,说:“倘若您真的要进行规劝,我就在皇上得空的时候通知您吧。”李斯连忙答应。

        于是赵高等到二世正在美女堆中欢宴享乐的时候,派人通知李斯:“皇上正有空闲,可以进宫奏事。”李斯就立即到宫门求见。如此接连三次。

        二世大怒道:“我空闲的时候,丞相不来。我正在享乐,丞相就来奏报!这岂不是轻视我年幼,看不起我吗?”

        一旁的赵高趁机说道:“沙丘伪造遗诏逼扶苏自杀的密谋,丞相也参与了。现在陛下已立为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却没有提高,他的意思也是想要割地称王了。而且陛下若不问我,我还不敢说,丞相的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楚地盗贼陈胜等都是丞相邻县的人,因此这些盗贼敢于公然横行,以致经过三川城的时候,李由只是据城防守不肯出击。我听说他们还相互有文书往来,因尚未了解清楚,所以没敢奏报给陛下。并且丞相在外朝,权势比陛下还要大呢。”

        二世认为赵高说得有理,便想查办李斯,但又怕事情不实,就先派人去审查三川郡守李由与盗贼相勾结的情况。

         李斯听说了这件事,知道自己上当了,立刻采取行动反击,上奏书揭发赵高:赵高专擅赏罚大权,他的权力跟陛下没有什么区别了。从前田常当齐国国君简公的相国,窃取了齐简公的恩德威势,下得百姓拥戴,上获群臣支持,终于杀掉了简公,夺取了齐国,这是天下周知的事啊。如今赵高有邪恶之心和阴险反叛的行为,他的富足,与田氏在齐国一样,又贪得无厌,地位权势仅次于君主,欲望无穷,窃取陛下的威信,陛下不设法处理他,他迟早会作乱的。

         二世看了李斯的奏书后觉得李斯真是颠倒黑白,简直是侮辱他的智商。

        他对李斯说道:“这是什么话!赵高是个宦官,他从不因处境安逸而放肆地胡作非为,不因处境危急而改变忠心,他行为廉洁向善,靠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地位。而且朕不依靠赵高,又当任用谁呀!何况赵高的为人,精明廉洁、强干有力,对下能了解人情民心,对上则能适合朕的心意,就请您不要猜疑了罢!”

        然后二世唯恐李斯把赵高杀掉,便暗中将李斯的话告诉了赵高。赵高趁机加上一把火,说:“丞相所担心的只是我一个人,我死了,丞相就要干田常所干的那些事了。”

        这时,秦朝大地上的起义风起云涌,并未因为赵高等人的忽悠功夫高超而有所平息,而秦朝廷不停地征发关中士兵去东方平叛。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便规劝二世:“盗贼之所以多,都是由于兵役、徭役太多而劳苦不堪,赋税太重的缘故。恳请陛下暂时让修建阿房宫的役夫们停工,并减少四方戌守边防的兵役和运输、建筑等徭役。”

        二世一听要阻止他享乐做贤君,不禁大怒,觉得没有比他们三个更坏的奸臣了。于是就将冯去疾、李斯、冯劫交给司法官吏,审讯责罚他们的罪过。冯去疾、冯劫不堪受辱,都自杀了,只有李斯不想死,他被下狱了。二世随即将这案子交给赵高处理,查究李斯与儿子李由进行谋反的情况,并将他的家族、宾客全都逮捕。

         赵高终于可以一解心头之恨了,他二话不说,立即提审李斯,首先命人笞打李斯一千下,再问他服不服?怕死的人一般也怕痛,李斯不堪忍受苦痛,含冤认了罪。

        李斯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他自恃能言善辩,并且拥立二世有功,自己又实无反叛之心,所以想要上书作自我辩解,希望二世能幡然醒悟,将他赦免。

        他真是太天真了,如果秦朝是一个可以讲道理的地方,何至于此?

        他从狱中上奏书给二世,讲着他认为正确的道理,大意就是述说他历年的功劳,希望二世胡亥陛下明察!

        他对秦朝的功劳确实很大,但哪有赵高哄二世开心的功劳大!

        他还忘记了一件事:他的主审官员是赵高,他的奏书必须经过赵高才能递到二世手中。

        奏书送到赵高面前时,他命狱吏丢掉,不予上报,并且大义凛然地说道:“囚犯怎么能上书!”

        接着,赵高做了下面这件事,这件事足以确立他在冤假错案制造界的开山鼻祖地位。

        他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充御史、谒者、侍中,轮番审讯李斯,李斯以为是真御史、真谒者、真侍中,就赶紧翻供以实情对答。于是他每答一次,赵高就让人打他一次,以致让他形成只要他一说实话就得挨打的条件反射。后来秦二世真的派真御史、真谒者、真侍中去验证李斯的供词时,李斯以为还与以前一样是假御史、假谒者、假侍中,为避免挨打,无论他们怎样威迫利诱,始终一口咬定自己罪大恶极,并痛快地签字画押。

        最后,结案书呈给胡亥后,他高兴感叹道:“如果没有赵君,我几乎就被丞相出卖了!”

        待二世派出去调查三川郡守李由的人抵达三川时,楚军曹参已经杀死了李由。使者回来时,正逢李斯被交给司法官吏审问治罪,赵高喜欢的就是死无对证,随即捏造了李由谋反的罪证,与李斯的罪状合在一起,叛处李斯在咸阳街市上腰斩,诛其三族。

         不知道李斯被一刀两断时,对自己杀扶苏,立胡亥的往事是否有一丝后悔?

         李斯死后,二世便任命赵高为丞相,事无巨细,全由赵高决定。

        到了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在钜鹿之围被解后逃到钜鹿南面棘原的章邯军队几次撤退时,秦二世就派人去责问章邯。章邯颇为恐惧,就派遣长史司马欣前去汇报实情,请示工作。司马欣抵达咸阳后,在皇宫的外门逗留了三天,赵高既不接见他,也不让他见胡亥,表示对他的不信任。司马欣非常惊恐,就连夜奔回章邯军中,都不敢再走原路。赵高一听司马欣走了,果然派人去追他,但是没追上,司马欣躲过一劫。

        赵高的行为对章邯来说,是一个有可能要他命的坏消息,但对以项羽为首的起义军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无异于给了正在想如何消灭秦军的项羽一个漂亮的助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