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与创新
问题对人类重要吗?
没有人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但如果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几乎对所有科学、文学创作、以及哲学、宗教都有重大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论语》是问答体,而科学研究更是对特定问题的回答,佛经大部分是从问题开始的,苏格拉底用问题来帮助他的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人生哲学,列夫托尔斯泰用一部百万字的巨著来思考《战争与和平》的问题。而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当中的那句著名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被传颂了400年……
可见,问题的提出,对智慧和思考的启迪,和人类的创造有多么重要。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激活我们创造性潜能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
正是通过对那些大问题或者是“蠢”问题的探索,让人类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牛顿之所以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因为他提了一个别人都不会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东西都是向下落,而不是向上飞呢?”在我们一般人眼里,这不是一个蠢问题吗?再正常不过了,东西不是一直都是向下落的吗!但是只有牛顿把它看作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如果把创新看作是作画的话,问题就是画家的灵感来源。如果一个人总能在他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发现问题,那么他就有足够多的创新的灵感来源。这种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敏感度,就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本质是对事物的好奇与探索欲望。而这种好奇和探索欲望,是人生最宝贵的创造力财富。
但是,由于被长期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所训练,我们时常把问题视同麻烦,而提问题的人也就等同于制造麻烦的人。
因此,我们很多人都习惯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甚至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都不会问一句——“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人似乎已经丧失了提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仔细观察三四岁的小朋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每天有问不完的问题。有时候甚至会问一些很大的问题。
比如,我儿子三岁的时候,一次,夏天,我带着他去坐公交车。上车后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由于很热,车窗是开着的。坐了一小会儿,儿子突然问我:“爸爸,为什么车开得快的时候,风大,车开得慢的时候,风小呢?”我当时就被问愣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发现这种问题的?
孩子会问问题,不是因为孩子比大人厉害,是因为孩子的这种能力还没有被教育和社会抹杀掉。
而我们自己的这种能力已经逐步被磨灭、丧失掉了。
有两种常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根本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对问题表现出一种麻木不仁和习惯的状态。即使问题让自己痛苦,也觉得这种痛苦是习惯和安全的。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逃避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即使认为这是一个问题,也不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什么。
比如,当早高峰马路拥堵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高峰期就是堵车啊,一直都是这样,没办法,谁也解决不了!
还比如,研发的进度不可控,总是一拖再拖,这种情况每年都在发生啊,以前也花过很大精力来解决,但是谁也解决不了,习惯也就好了!
这种问题比比皆是……
要么对问题熟视无睹,要么对问题的解决不抱期望,这才是创新最大的敌人。因为,在这里,在我们心里已经默认问题存在的合理性,进而也认定这个问题不可能改变。这说明在我们的认知里,出现了一块盲区。这块盲区叫“这不是问题”或者“这不可能改变”!而在创新里,有一句话叫“不可能处有创新”!越是不可能的,往往越是有可能取得巨大的突破。
如果想恢复这个“功能”,需要通过一些刻意的练习。我对自己的训练是每天找到5个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比如:
小区里停车很困难,却有大量空着的固定停车位;
在机场下飞机以后,不知道到哪里去取行李;
只有停电的时候才发现忘记买电了;
快递信封不能反复使用;
机场使用wifi不方便……
通过这个刻意的训练,让我自己对问题的感知力和敏感度逐步的提升起来。
如果你也对创新感兴趣,不妨和我一样,从每天发现让自己“有触动”的问题开始,从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