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好设计.摄影.文案坊

设计师都应该清楚的这6个色彩聚焦法则,你知道几个?

2019-08-06  本文已影响15人  2312ff9c1589

八月了,气温依旧居高不下,但这个月的关键词一定在“收获”。对设计师来说,明亮的夏季风格的设计就要逐渐替换成秋季的了。

丰收的季节,要的就是红红火火的气氛,有很多品牌已经开始换上了“秋装”。

红色在秋季的设计中比例增大,甚至成为主色调。所以今天数艺君就跟大家聊一聊红色吧!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欢的颜色,代表着喜庆、热闹和祥和,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段红色的历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的红色回忆。

设计当中使用红色,可以快速吸引用户注意力,聚焦视线,同时也也有增强信心的作用,但也不要过多使用红色,否则会让人产生焦躁、愤怒等情绪。

那么在设计当中,色彩怎么才能更好的聚焦呢?数艺君整理了以下几点方法。

色彩聚焦法则

人们在欣赏作品时对色彩有独特的依赖感,视线会自动寻找突出的色彩(对比强烈的色彩、视觉的中心、有效的信息等)。突出的色彩会引导我们的视线,使我们以一定的顺序感知信息。

有意识地安排色彩聚焦是完成“主题表达”与“视觉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

掌握色彩聚焦的要点:

·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安排色彩聚焦;

· 色彩聚焦发生的原因;

· 为什么聚焦在某个颜色上;

· 聚焦的层次与顺序;

· 如何增强色彩聚焦感;

· 主色、主角、主角色与聚焦的关系。

关于“色彩聚焦”

1. 聚焦色与融合色是相对而言的,在逐层聚焦中会不断转换聚焦对象。

2. 不能单独通过观察色彩三属性来分析色彩对比与色彩聚焦。色彩存在于设计之中时,我们的感知能力会受到来自画面其他特定色彩组合(比如文字、图案、图像)的影响。所以孤立看待色块是无法全面理解色彩设计问题的。

3. 用“主色与辅助色”的视角分析色彩作品依旧是很好的方式。但是在色彩聚焦法则之下,不需要针对辅助色进行探讨,而是需要用概括的视角对聚焦主角和融合色进行探讨。

以下讲解内容将解决色彩与“设计目的”的关系问题。在色彩之间产生对比之后,视线会自然聚焦在其中一方之上,这个颜色就是聚焦处。色彩聚焦处的信息会首先传播出去,运用色彩聚焦可以很好地为设计的主题服务。

探讨色彩聚焦,不仅仅要探讨色彩的独立属性,还要考虑设计色彩的组合属性对于增强或减弱聚焦效果的影响。

由于每个作品的主题不同,对设计形式的需求也不同,所以与平衡法则的对色约定不同,对于以下知识需要学习者在理解并分析透彻后,结合平衡法则与同频法则自如进行色彩设计的创作。掌握色彩聚焦法则会帮助你分析设计主旨,从而拥有更好的色彩设计创意。

色彩设计就是为了“聚焦”

将设计作品分解为单位像素,文字、线条、图像、视频……画面中的哪个元素不是由颜色组成呢?色彩设计关系到设计的方方面面。设计师运用色彩设计作品,而阅读者通过色彩感知并解读作品。如果在创作时没有刻意地为了设计主旨安排色彩,那么观者也就无法从作品中获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当色彩缺乏方向性和目的性时,作品形式也就无法实现简洁而有效。

实际上,色彩设计的确与主题表达密不可分,它可以引导视线移动,传递情感信息,制造美的享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不能成为优秀的作品,色彩有决定作用。

“突出的色彩”

常常有界面设计师在讲座上问我:“色彩为什么可以引导用户,色彩是怎么做到的?”

实际上,当两个颜色在同一个画面中出现的时候,自然形成对比,形成“突出的色彩”和“不被注意的色彩”的反差。同时我们的视线本能地停留在“突出的色彩”上,找到一个“突出的色彩”后,再去寻找下一个,直到浏览完全部画面。

如果在“文字”上存在有“突出的色彩”,那么该“文字”就会被最先浏览到。如果在“图像”上存在有“突出的颜色”,那么该“图像”就会被最先浏览到。

聚焦与融合

当在色彩之间形成强对比时,使视线快速“聚焦”在“突出的色彩”上,这种颜色也具备了支配周围空间的能力。当色彩之间产生弱对比时,这些色彩虽然有一定的差异性,却没有特别突出的颜色,可以感受到它们相互“融合”。“聚焦”与“融合”是色彩支配画面最关键的两种手段。两者同等重要,融合之处的色彩更显细节之美,聚焦范围的色彩重在信息表达。

色彩与信息传达

人们会自然地阅读色彩聚焦处的信息,而后寻找下一个色彩聚焦处。就如同杂志、网页、海报都有视觉引导线一般,观者顺着一个又一个色彩聚焦处来阅读信息。这样一来作品的主旨就传递给了观者,不论是商业信息还是艺术意图也都是通过色彩的引导进行主题表达的。所以说:色彩设计就是进行最佳的色彩聚焦设计。

要点:色彩具有引导用户的特性,然而真正使观者所认同的并不是色彩,而是设计师的控制色彩的能力。设计师需要足够理解画面中色彩设计的层级关系、单个色彩的感知力与支配力等。实际上,并不是“色彩”做了引导,而是你(的色彩设计能力)做到了引导。

因此我认为学习色彩要从设计需求角度出发,不能孤立看待“色彩”和“设计”这两个学科。

观者的视线会先聚焦于黑色的轮廓。人们关注造型后得到某些启示,然后会开始阅读黑色造型内部的白色文字。

摄影构图也可以理解为安排最合理的聚焦方式。所有的创作大抵如此,都离不开基于聚焦的考虑。

对比灰色来说,品红色是这幅作品中的聚焦色,面积最大的两块品红色是观者视觉最先的两个聚焦点。不论视线先到达哪里,之后都会立刻转移到另一处。接着会移动到中心文字处,最后则会移动到底部信息处。

色彩反差大,并且造型轮廓突出,会使聚焦更加强烈而震撼。在设计特殊主题时,这种创意手法非常有效。

当反差没那么强烈的时候,聚焦的顺序可能会因人而异。比如对于上图中的作品。有的人会先聚焦在红色上,有的人则是黑色,还有的人是卡通牛头造型。

明确聚焦色与融合色

感知本能使我们的视线在色彩对比中自然停留在“突出的色彩”上,此处的颜色叫作聚焦处,即聚焦色。它有可能是单一颜色,有可能是一组颜色。相对于聚焦而言,融合处的颜色叫作融合色。融合色通常也不是一种颜色,而是一组颜色,或者几组颜色。聚焦色可以支配周围空间,甚至支配整个画面。而融合色的作用是让聚焦色看起来是聚焦色。

明确“聚焦”与“融合”

聚焦色不宜面积太大,聚焦色是视觉中心,支配了整个画面。

从图例中可以看到深褐色上衣很好地衬托出模特的面部清新悦目。聚焦色作为视觉中心,面积虽小但力量很大。它支配了整个画面,奠定了色彩风格的走向。

图示中深浅对色、花色与纯色的对色组合(平衡法则)使上半身与下半身达到色彩平衡。而我们的视线聚焦在上半身(深褐色)。

聚焦色在支配着画面

观察局部:新的聚焦色产生了

融合色需和谐统一 , 融合色使“聚焦色”看起来是聚焦色。

在融合色之间不能出现过于强烈的对比关系,否则就会在融合色内部形成新的聚焦色。新的聚焦色可以干扰到观看顺序。严重的话将使色彩层次混乱,自相矛盾。

实际上从整体看,深褐色是“聚焦色”。但只观察裙子的时候,会发现花色中有很多种颜色可以产生细小的聚焦。但是它们的对比强烈程度(色彩层次)没有超过深褐色上衣与花裙子的平衡对比关系。

所谓“突出的颜色”并不是固定的某一种颜色或某一类颜色,而是相对于画面中其他颜色而言的。单纯从色相、纯度、明度角度观察,哪一类元素更容易成为聚焦色呢?

要点:

在欣赏某个作品时,感受自己的目光会停留在哪里,感受自己的目光如何转移。目光停留的位置就好像是画面的重心一样,同时你会发现这种颜色有一定的力量,也许它的面积小,却能控制和支配所有颜色,“突出的颜色”就具有这样的魅力。

从色相、纯度、明度看哪一类元素会是聚焦色

明度反差越大,越容易获得聚焦(图 1、图 2、图 5、图 6、图 7);

纯度一致,色相差异越大越容易获得聚焦(图 3、图 4), 冷暖差异容易获得聚焦(图 4);

面积越小,越容易获得聚焦(图 4、图 8);

色彩差异都很大的情况下,纯度高的容易获得聚焦(图 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