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一粒米

刘飞-产品思维读书笔记

2020-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荀海涛

一、阅读本书的背景,为什么要阅读此书?

    读此书的时候恰好是我在产品经理岗位工作2年多,对自己负责的产品认同感很低的时候,觉得自己做的产品没有真正的价值,没有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但同时也在想是不是其他的产品经理也是这样的工作,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产品经理的工作和成长,所以选了这本书作为阅读对象。

二、本书的整体架构

层次关系

本书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产品思维,作者任务产品思维最重要的2点是了解用户和产品落地。了解用户才能找到真实的需求,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

1.了解用户:

微观:

最重要的了解用户的心智,多数情况下人类的反应都是条件反射不管是先天的条件反射还是后天培养的条件反射。而对条件反射影响最大的便是用户的心智,心智是养成心理的外部条件,即用户是怎么形成现在的心理和习惯的,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真正的剖析用户所想,才能为用户解决问题创建价值。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心智是非常稳定的很难改变的,2层含义:一方面很难去改变用户的心智,另一方面,一旦产品或者品牌有能力改变和控制用户的心智,用户很难在离开这个产品或者品牌。

  了解的用户的心智+用户的行为 + 目标用户所在环境 便可以绘制用户画像,此书对于用户画像描述的不是很清楚。

宏观:脱离单个用户,从整个产品覆盖的用户角度(平台角度)去看待用户,可以根据用户画像对整个用户群体进行划分,方便对用户抽象成几大类用户进行需求挖掘和分析。

。同时,按照用户的特征结合产品又可以将用户划分成不同周期的用户,每个周期的用户我们除了要满足他们的核心需求,还要有各种运营手段和产品手段帮助用户从新手变成老手,并减少用户从老手流失的情况。(运营同学的重点领域,但也是建立在产品对用户有价值的基础之上)

。用户生命周期的划分是为了区别不同的人群,对这些人群做需求分析,然后提供精准的功能或服务。但有的初学者一旦学到了生命周期这个方法,就忙不迭地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忘了划分生命周期的初衷。在运用生命周期做决策的过程中,会有两个陷阱。第一个陷阱是,生命周期的划分不是源于数据聚类,不是源于已有的方法论,而只源于对用户的认知。 第二个陷阱是,生命周期这种划分方法是平台视角的,不是用户视角的。在划分出人群后,该做什么,依然要根据每类用户的需求来推断。

2.找到真实的需求

    这一块内容是介绍如何判断用户需求是否是真实的,并提供了一些方法。如果有一天不管是谁(包括自己)提出了一个需求觉得在用户视角里是一个亟待解决很有价值的问题。此时可以静下来从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去衡量靠不靠谱。

.物理环境:客观的产品所处外在外景情况,产品使用时外在的使用场景。这个分类更关心产品在当前环境下客观的好不好用。

.心理环境:用户使用产品时的心理状态,按照本书所说时一种心流,在做需求时尽可能顺着用户的心流而不是强行让用户换一种心流。比如用户喜欢看电影的心流状态下吃爆米花,那么在电影离场一个看完电影准备走的人基本就不会有人会买爆米花,对他做再多的营销手段可能都不行。和刘润说的心理账户是一个道理。

.社会环境:“让用户尴尬”就是一类常见的场景。这个分类更关心产品在当前客观环境下使用时会不会对用户造成不好的影响。

除了上述三板斧之外,作者还提出了几个原则可以在考虑需求的时候作为辅助判断的工具:

. 需求是用户对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问题是客观的,需要解决是主观的,同一个问题在有些人眼里是问题,在另一些人眼里就不是问题,所以需求是为目标用户解决问题。

.需求不是无边界的,超过边界就会收益递减:达到用户体验边界,即可用性和稳定性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以停止。这个边界可能会随社会和竞争对手而发生变化。

.用户的诉求不等于需求

.需求的主体是目标用户

.需求有其时空约束

.用户是需求的集合

.需求存在不同层次,深层次的需求持久永恒

3.为用户创造价值

三个重要概念:

.用户价值:用户使用产品时主观判断能否帮助自己解决特定问题。价值的多少和问题解决的程度相关。

.用户体验:用户在实现用户价值过程中用户的主观感受,通俗点就是在使用产品解决问题时是否很方便,是否好用。书中提到了用户体验的四要素,可用性、易用性、稳定性、超预期。四要素组合后的优先级:可用性>可用性的稳定性>易用性>易用性的稳定性> 超预期

.产品价值:与其他产品相比,该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新体验-旧体验-迁移成本

4.产品落地

        书中介绍了一些关于产品方案落地的注意点,作者认为产品经理了解用户还不一定能为用户创造价值,需要有落地的能力。两个核心逻辑就是:

。第一点要有供给侧能力,目前互联网产品有很多是线上线下搭档才能为服务好用户。没有线下部分的供给单纯线上服务产品最终也是无米之炊。

。第二点就是要有迭代思维,不具体阐述说明。

三、本书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1.  判断需求的合理性提出的原则和方法很实用,对于新手来说可以以此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业务需求(觉得应该有一个,其他产品都有,单纯的个人偏好)。

    2. 让我对用户体验、用户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其定义也更加的清楚。尤其是用户体验的四要素和四要素的优先级,可以利用到需求优先级方面,很实用,但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求证。

    3. 用户生命周期理论,除了产品价值之外,还需要关注各个阶段不同生命周期的用户诉求是不同的,产品需要额外增加功能使其能够留在产品上更好的使用产品(也可以说是一种用户体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