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透纸背
2018-02-19 本文已影响19人
付春磊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指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解释
1、力:笔力;透:穿过。用毛笔写出来的作品,在宣纸的背后,能够看到写字运笔时笔锋留下的墨线。形容写字、画画技巧精湛,力道十足。
2、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
出处
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示例
清·赵翼《瓯北诗千方百计·陆放翁诗》卷六:“(陆游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
清·黄景仁《两当轩集·题赤桥庵上人画梅》:“笔端夭矫不可状,墨妙直与鸿蒙通;惨惨著花二三萼,力透纸背非人功。”
什么叫“力透纸背”?
书画中的“力”是点画、线条形质、作者内在精神的一种表现,较为抽象。
从具体运笔去看,如果能中锋行笔,即行笔时笔毛均匀铺开,笔心在笔画中行走。手臂的力量能通过柔软的笔锋切进到纸中去,这就叫“力透纸背”。如果行笔时笔毛拧得变形了或扭成一团、笔毛没调整好,没有使它均匀铺开,笔毛像抹油漆一样从纸上扫过。这样的笔画是“抹”出来的,像墨猪,就无从谈笔力了。笔画的力度与线条的粗细、长短没关系,关键在于作者调整驾驭毛笔的能力,和运用中锋行笔。
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细小的笔画,虽细若游丝,但力若千钧。

从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中,你能感觉到画笔凝重,笔笔如铁钩银画。这都是力透纸背的典范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