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秘诀之一:材料出发巧立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9736350/eec654f5a1681741.jpg)
很多同学面对名人有关的作文材料,也觉得很熟悉,感觉不难写,但真正下笔的时候,往往思路混乱,表达不清,这是写作技巧问题,这是写作思维问题,就写作技巧而言,我们可以想办法从名人的话语中和行为中找到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材料出发巧立论。
一、 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地,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 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
要求:阅读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以议论文或记叙文为主,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材料分析:
这个材料的言说者“我”指的是作家莫言,知道这一点会给写文章带来方便,不知道也不影响如何构思文章,因为这个材料还有有四个信息点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我”是大家的争议对象,但在“我”看来,他们只是“表演”;二是他们争议的对象是“我”,又不是我,这一点有辩证法的味道,我身在争议之中,又能置身事外,表面上是面对争议的心态,本质上是一种人生态度,应该成为立论的起点;三是“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坦然”是人生态度的注解,可理解为平常心,作为点题之笔;四是“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这是坚持做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可以作为中心论点的深化。
三、写作提纲:
题目:淡看荣,超越辱
1.把材料变成自己的话,照应题目,立论;
2.分论点一:正确的态度看待已有成就,正反举例;
3.分论点二:正确的态度看待辱,正反举例;
4.结论:拥有平常心
四、下水文
淡看荣,超越辱
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一时成为争议的焦点人物。他明白,作为一个作家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因此,他可以坦然面对争议,淡看荣誉,超越玷辱。
人获取成功不易,守住成功同样艰难。很多人面对人生的磨难,依然坚定地坚守着希望的田野,最后获得世俗的意义上的成功;但其中有不少人在荣誉加身之后,却迷失了自己。近年来,很多落马的高官在升迁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足够的精明和才干,堪称优秀,成为励志人物丝毫不为过;可是,成功之后,他们无法正确地定位自己,承受不了成功的欣喜,缺少了拒绝诱惑的勇气和志气。他们的成功让人钦佩,他们的败落让人咋舌。人生如潮,潮起潮落,一切皆在瞬间转变,一切皆在一念之间。
落马高官的起伏人生慢慢成为传说,而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更多的胸襟面对人生的屈辱。作家余华在《活着》序言中如是说,“人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是一个洞悉人生苦难的作家得出的人生意义。《活着》的主人公富贵,从一个地主少爷转变为一个坦然承受人生遭际的老人,亲人一个个离世,年纪越来越大,他却越活越懂得亲近生活。富贵的一生同样丰富多彩,当然,屈辱和磨难是人生的主色调,但他面对人生的态度却让读者感受到一股坚韧的力量,一抹夕阳无限好的亮色,一副同样值得钦佩的胸襟。
我们关照别人的人生经历不是为了感叹,更不是为了增加谈资,作为生活的调剂品;而是要学会思考和直面自己的人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得更加清醒,更加远离平庸,更加纯粹和坦然;并进而带着一颗平常心,淡看荣,超越辱,靠近幸福。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需要有“常想一二”的智慧和胸襟,我们称之为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不仅是指在精神上的通达和圆融,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立足大地,明确自己向世界的言说方式,知道自己的份内事务,从而确立人生的价值。
五、自我点评
这篇文章值得肯定的或者说值得学生效法的是,逻辑结构比较严密,论述也能自圆其说,并能够很好地论证中心论点。不足之处是,文章的气息有“故作深沉”之嫌。争议点是,下水文和文章提纲并不完全一致,“正反举例”并不明显,合理的解释是,这是写作中常有的一种状态,前苏联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称之为“对提纲的背叛”。
(2014年1月10日 于教职工宿舍4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