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烽火 九
东进烽火录之九:悬崖勒马
陈建波 陈建波的计谋小说 2017-08-20
几乎郭村之战开打同时,远在江对岸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总指挥陈毅,意欲阻却这场战事,于6月28日经扬中夜渡长江,赶往郭村。但在大桥迎接他的苏北特委副书记惠浴宇等人向他报告,郭村方向已经打响,交通隔绝,无法去郭村了。陈毅无奈,只得退居江中新老洲,一面派人过江向粟裕报信:“速派主力部队,克服一切困难,渡江支援”,一面等候着郭村方向的消息,心急如焚。
在解决苏北问题上,他的方向跟执掌中原局牛耳的刘少奇一致,但刘少奇由于肩负着中共中央赋予的重任,视野始终是高屋建瓴,放在最高战略层次上的,对于具体执行方面,尤其是针对目标上,则过于模糊,缺乏纵横家的灵活手腕。而这一点,正是陈毅的强项,他制定的“联李孤韩”的策略,最终被历史证明是高明且正确的。可是,眼下郭村的战事,几乎使得这个策略付诸东流了。
陈毅的焦急在于,此刻和二李翻脸开战,军事上极为不利和危险。挺纵孤军守郭村,二李部队人多势众,占有绝对优势,即使能够得到援兵襄助,但如果交战旷日持久,一旦韩德勤主力赶来参战,后果堪忧。而江南新四军主力正在北移途中,为三战区冷欣所部围追堵截,倘若江北有失,断了过江通道和接应,将会在长江和沪宁路之间陷入背水血战的绝境,导致新四军东进江南敌后的全部主力陷入灭顶之灾。
而且,此战无论胜负,在政治上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二李一旦跟新四军翻脸动手,必然要倒向韩德勤。韩德勤一旦得到二李的依附,将会在苏北地区抱成一团,形成铁桶之势,中共中央要求解决苏北,打通华中、华北交通的战略任务,无疑将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沦为空谈。
如何应对这样艰难复杂的局面,陈毅彻夜难眠,等候着郭村的消息。
7月3日,郭村之战胜利的消息传来,陈毅、惠浴宇等人登岸后,在挺纵派来的部队护送下经由宜陵抵达郭村。管、叶等人以为打了胜仗,陈毅一定会满脸喜悦。却不料他一脸严峻。据叶飞后来回忆,当时陈毅下马后,一面和他握手,一面说:“本来我是来骂你们的,一个多团就和这么多的顽固派乱揪!呣,你们打了胜仗,我还有什么好讲的!”
陈毅承认了郭村之战的胜利,但在随后召开的军政会议上,他认为战役和战术上的胜利,不等于战略上的胜利,要实现在苏北的战略目标,必须要解决韩德勤,若要解决韩德勤,必须争取二李等势力的中立。现在,虽然和二李翻脸动手了,但是二李和韩德勤之间的矛盾并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还可以争取过来。如何争取?一不做二不休,既打了,就要打出威风来。再歼灭他一些部队,顺势拿下塘头。塘头大米多,税收富,还控制着新四军东进要经过的两条大河。打他,是让对方知道与新四军摩擦要吃大亏,今后再不敢轻举妄动,但是,绝对不准打进泰州。新四军一进泰州,二李就会倒到韩德勤那边去。要显示新四军有力量拿下泰州而不要,才是真正的诚意。
秉承陈毅的决策,江北新四军各部迅速调整,以陈玉生、王澄部队留守郭村;以挺纵一团一个营控制宜陵,两个营和四团正面进攻塘头;苏皖支队迂回扑向离泰州城西七里的九里沟,切断塘头守军的退路。陈毅在军事会议上再三叮嘱:不准打进泰州城,要留有余地。我们还是‘灭敌、联李、孤韩’的方针……”
新四军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分路出击,挺纵乘胜夺取塘头,苏皖支队由南迂回向东,先头部队占领了九里沟面粉厂。但由于对手士气全垮,根本未有像样的抵抗,一路势如破竹,进攻部队一时兴起,收不住脚,越过了预先划定的禁线。
陈毅曾经三进泰州,熟谙周边的地理位置,从遥远处的枪声里辨别追击部队从东南向正东方向转移,且越来越远,马上觉察到异样。据叶飞回忆录记载:当时,陈毅立即命令我骑马赶往九里沟,传达命令“谁敢抗命进泰州城,我杀谁的头!”
叶飞策马疾驰,赶到九里沟,果然是苏皖支队一个连过了河,马上找到陶勇,告诉他陈毅的严令,陶勇见叶飞亲自赶来传令,知道陈毅极其重视,便连忙命令号兵吹号。将过河的部队召唤回去。
郭村之战,由6月28日至7月2日结束,随后战斗蔓延至泰州城郊,鲁苏皖游击部队在泰州以西的防区丢失殆尽,精锐主力四纵队陈中柱部、六纵队陈才福部,遭受重创;一纵队丁聚堂、二纵队颜秀五部亦有损失,此役被俘官兵数千(一说陈中柱本人被俘,或说被俘者为支队长俞福基),丢弃枪支弹药无数,面对新四军乘胜而来的犀利攻势,根本无力防守。李长江在城里忙于收拾残兵和物资,准备撤离,苏鲁皖游击总指挥部内,浓烟四起,一片人心惶惶。
可是,就在这仓皇辞庙时,突然间城西的枪声嘎然而止。原来新四军追击部队就此在九里沟收住攻势,回撤而去,整个战事就此偃旗息鼓了。而这时,在兴化方向逗留李明扬获知郭村败绩,立即启程,赶回泰州。二李本是一体,说得形象点,其实就是一张牌的正反面。此刻,反面李长江那张牌打糟了,就该翻转过来,该到李明扬出面的时候了。
1940年7月5日,李明扬返回泰州,虽然郭村战事失败,但他手里依旧握有一张底牌,苏鲁战区副总司令、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亲自承诺,要拨给鲁苏皖游击部队一笔巨额军费,用于与抵御新四军东进,并将麾下主力精锐89军、独立六旅各部由北向南调动,关键时刻可以增援泰州助战。
李明扬面对当下困局,举棋不定,但他是政治经验丰富的老手,从新四军前锋兵临泰州城下,却鸣锣收兵的举动里,隐约猜测出对手的用意来。在全面倒向省韩,成为其附庸,日后被一步步蚕食吞并,还是依旧保持不偏不倚的中间态度,在省韩和新四军之间谋求最大的利益,保证整个部队的生存,他依旧选择后者。
因为这一点,他觉得在跟新四军的较量中,虽然军事行动失败了,但政治上犹有可为。于是,回到泰州后,他迅速与陈毅取得联系,派人持亲笔信赶赴新四军驻地,面呈陈毅。信内无非是借口自己赴兴化开会,副手李长江受人蛊惑,擅自动兵,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他愿意代为赔罪,并与新四军重修旧好。
陈毅接到李明扬的信函后,就势从江南邀请昔日曾与李在北伐军中同事的新四军联络部长朱克靖,赴泰州与二李谈判。并写下了一首《送友人赴泰州谈判抗日合作》:停骖问战意如何?词婉情真再致书。军令今当斩马谡,歧途何事泣朱杨? 仲连智免蹈东海,武穆冤成走传车。凭君寄语强梁辈,磨擦自我慎厥初。
据说朱克靖与李明扬见面后,曾将此诗展示,令对方有所触动。
但实质上让二李真正动心的是,朱克靖这位昔日在北伐军革命军第三军为党代表(李明扬为师长)的昔日袍泽,带来的陈毅对于此战结束后的处置意见,新四军要将此役中俘虏的2000余名战俘及大部枪支交还,并归还原属两李防区的郭村、塘头等地;只要求二李让路助其东进。这样,新四军与二李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轮回圆圈后,又回到了陈毅二进泰州城时原来起点,这其间的曲折坎坷,令人唏嘘难言。
二李本待一口答应这个条件,就此彻底了结与新四军之间的纠葛。可是,外部形势还在变化。韩德勤麾下部分主力,已经抵达姜堰、东台一线,对于李明扬而言,这是省韩以军事行动在兑现自己支持援助的诺言。当下,且不管其中的真伪,借势而为,才是上策。因此,在与朱克靖的谈判中,二李一面展现了感激涕零的一面,同时,也表示了得陇望蜀的意愿,无非是由李长江唱白脸的角色,摆出援兵已到,不排除“联韩攻陈”的姿态,要求陈玉生、王澄等原属鲁苏皖游击部队的旧部“返部归建”。
这一点,新四军方面自然不会答应。为防微杜渐,陈毅急电中共中央、中原局,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各部增援。同时,粟裕率新四军江南主力在西塔山地区,击溃了顾祝同、冷欣所部的进攻,渡江北上,到达吴家桥地区,与江北友军汇合后,整编为三个纵队九个团。面对这样一支新四军主力,二李绝无与之交战的勇气。但是谈判桌上的打算,依旧利益是能多拿一点是一点,中间政策绝无动摇。
这时,陈毅与粟裕商议后,再次落下一子妙棋来。由泰州的朱克靖开出一个颇具有活力的条件来:二李让路放新四军东去,新四军即将每月税收达5万元的吴家桥地区的根据地交给他们。李明扬看得出,这是新四军显示了不顾一切,丢下一切,必须东进的决心。权衡之下,这是对于鲁苏皖游击部队最好的谈判结局了。一来,陈、王二部叛离的损失,有了防区税收的补偿,大可以再招兵买马补充;二来,送走了新四军,彼此之间从此再不毗邻,难有冲突,不必再追随韩德勤跟新四军动手,自取其辱了。
二李与朱克靖的谈判就此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前者允诺,新四军可以借道鲁苏皖游击部队的防区向东而去,直奔黄桥地区,直接面对韩德勤系统的各路人马。二李继续据守泰州,束手坐看风云变幻,巩固自家的地盘。
新四军和二李之间,从互有倚重,到拔刀相向,再倒握手言和,一波三折。事态的发展危机重重,奇险叠出。对于新四军挺纵而言,领略多多。但战争本身就是带有冒险性的,兵家云:胜在险中求。胜利的结果,足以挡住所有的质疑。
但在1940年7月28日,泰兴老叶庄,陈毅与叶飞彻夜长谈。在谈话中,陈毅进一步了解了刘少奇当初在半塔集向叶飞面授机宜时所设想的战法:坚守一点,削弱疲劳来进攻的敌军,以利大部队迂回包围。他以军事家的眼光分析:这种战法具有正规战性质,对于打了三年游击战争和两年多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四军而言,是带有战略转变性的新发展。
目前根据实际形势,打日军,还是以游击战为主;但打韩德勤,可以尝试用正规战,以兵团运动战为主。首先要学会打硬仗。其次是先守备,造舆论,而后夹击歼敌,有利于争取军政双胜。
但是,陈毅也指出这种战法的不足之处:即在已方根据地高度分散,指挥不够统一,日伪顽阻隔牵制的情况下,远道驰援未必可靠。叶飞对此深有体会:郭村战斗打到第5天,八路军及新四军五支队均未按计划到达,使他当时紧张之极。看来原本预计固守郭村一星期就可有援军到达,是设想得太绝对了,也是执行得太机械了。
不过,在与叶飞交心的同时,陈毅也从郭村之战中汲取到了重要的经验:在日后与韩德勤系统的战役中,不再指望、依靠友军的远道驰援,而是集中自身全部力量,争取独立歼敌。不久后接踵而至的黄桥决战,给了陈毅一个足够大的舞台空间来验证这个判断,他之所以能够坚定信心,担负起苏北全局的安危责任,正是因为有了郭村之战经验的支持。
更何况,他的副手粟裕,一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即将在江北闪亮登场,牛刀小试,一场更大规模的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战役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