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不进鸡汤

2024-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温若雨

今天我跟苏夏说,我最近很丧,她说她不知道“丧”是个啥样的感觉。我说,就是难过,但是又不知道为啥难过。而且人一旦丧起来,连吃喝玩乐都觉得没意思。

我前几年也抱着心理学公众号不停地给自己灌鸡汤,因为我当时的问题特别多,我得想办法弄明白。现在流行的“松弛感”、“内耗”、“情绪价值”、“内在小孩”等等字眼,我在七、八年前就了解过。不能说没有帮助,只是发现有的问题不能靠心理学来解决,甚至也不应该靠它解决。

首先,不能用群体性的建议解决个体问题。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动机、行为、情感。它是一门对人类行为进行分类和概括的科学,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面对生活时,会有千差万别的反应。

我们一边学习“不敢拒绝别人”、“不愿意开始一段亲密关系”、“无法和父母好好相处”这些问题的原因,一边告诉自己“不讨好”、“不自我PUA”、“不内耗”。但是有些人在套用这些方法的时候,甚至会适得其反,加深自我厌恶。比如:“今天同事让我帮他做一件事,我没有胆量拒绝,因为我有‘讨好型人格’。”其实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很复杂,很曲折的,我们没有办法通过一两个行为去推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对别人更是如此。我很反感有些人动不动就拿“心理学科普”作为人生的指导,甚至去“诊断”别人拥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

心理学的分析、研究方法也非常复杂,把身边的人往“某某心理问题”里面套,其实是对问题的简化,和对解决方案的逃避——他们对别人的解读只关于自己,而不关于当事人本身。当一个人用概括性的术语去评判和分析别人时,实际上也在对自己进行同样的分类和评判。

心理学真正有用的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对自我的了解和觉察。我们可以对某件事做出规划和预判,但是在亲身经历之前,我们往往不知道这件事会如何发展。而这些突发的情绪、难以预料的行为,往往是对自己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独特的体验构成了我们独有的人生。

I人或E人,都不是你这个人。这个世上也许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你的体验和亲身经历,比任何一种心理学术语都重要得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