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6.0新版本,依然有想法
6月11日,知乎6.0正式上线。
公开资料显示,知乎线上系统自2010 年 12 月 20 日凌晨 3 点 19 分 20 秒开始运转。大多数App的更新频率是一年一个大版本,但知乎上线8年多以来一直保持着相对克制的迭代,6.0现在才来。知乎显得有些“懒惰”的产品更新节奏,让其身上的“慢公司”风格更加明显,也体现出其产品团队的谨慎。既然是这样,6.0这一大版本就更值得一说。
“想法”消失的知乎6.0
相对于旧版而言,知乎6.0最大改变是首页信息组织的形式:想法进入了主场。
“想法”在主页底部的一级菜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菜单,整合了提问、回答、文章、想法的发布入口,“想法”不再有单独的信息流,而是与首页的关注Feed融合。在信息组织形式改版外,知乎推出了新产品“众裁”,旨在让社区用户一起参与社区争议解决,共同推进社区规范的演进。
最让我感兴趣的更新是“想法”的“消失”。大约两年前,知乎想法上线时我曾进行深度解读。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一功能是知乎“微博化”或者“朋友圈化”的举措,而我的看法是,知乎不想做第三个微博(第二个是微头条),也不是做第二个朋友圈,“对短内容创作更友好、鼓励非问答形式分享,才是知乎想法的真实想法”,我做了一个比喻:微博、微头条就像是一个人头攒动的广场,朋友圈是一个像家一样的小房间,知乎想法则是一个讨论特定内容的会议室。
知乎想法产品经理孙妍当时也明确表示了知乎对想法的定位:
“对知乎来说,短内容也是创作的一种方式,一样可以产生有价值的讨论氛围,尝试短内容并不意味着自己变得更重视社交。”
知乎“想法”的初心就是做短内容创作和讨论,以降低知识内容的生产和消费门槛,最终帮助知乎获取更多注意力、获取更多碎片化内容和形成更好讨论氛围。
过去两年发生的一切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知乎想法没有成为知乎版微博或者知乎内朋友圈,用户在上面没有分享碎碎念“我在干什么、我吃了什么,我去了哪里”,知乎想法事实上成了一个碎片化的信息流平台,一个短平快的话题讨论平台,一个轻量级的知识分享平台。
知乎想法的上线曾被视作是一步险棋。在想法之前知乎上线了“分享”功能,用户可以把看到的答案、文章等等分享到首页,进而出现在关注者的信息流,这个功能遭到部分知乎用户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的首页信息流被打乱了,想法作为一种碎片化的内容形式,跟原先的问答、live、专栏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对知乎社区氛围和内容调性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想法上线后的第一时间,周源在朋友圈明确,“想法的内容流不会进入首页feed”,这一言论被视作是安抚知友。
然而两年后的今天,对于“想法”,知乎还是有了新的想法。
知乎全面接纳“想法”
对于知乎将两类内容(问答、想法)明显分开的做法,我当时的看法是,各有利弊:好处是用户消费内容更清晰、更有效;弊端则是最重要的首页没有想法内容,不利于想法被发现。
当初知乎给想法独立菜单,看似是对想法的重视,实际上却是知乎团队平衡的结果:一边探索碎片化的短内容创作分享场景,一边兼顾原先的社区氛围,让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知乎对想法,“有条件接受”。
知乎6.0对想法的处理表明知乎社区最终全面地接纳了想法。
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入口快速发表想法。原先的路径则要点击“想法”菜单再点发布按钮,新版本想法创作路径更短,更重要的是,想法跟提问、回答和文章被视作同一类内容,不再被区别对待。
另一方面,用户首页的关注信息流中融合了想法内容,用户不需要再到一个专门地方看关注对象的想法,不同内容不再割裂,而是被算法和社交融合在一起,用户不再困惑,消费更方便,想法内容也将得到更多曝光。
不论是创作还是消费,想法都跟知乎传统长内容融为一体,知乎社区实现了长短合一。移动时代,碎片化的创作和消费是内容平台不能忽视的场景——长视频都在做短视频,信息流都在做短动态,当初微博诞生也是博客要做短内容。由长及短、长短融合,是内容平台都要走的路。
知乎跟很多问答平台的一大不同是,不只做狭义的知识分享,而是一直强调欢迎所有人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知识分享不一定要长篇大论,“见解”很多时候完全不需要很长的文字。知乎对想法内容不设限,有碎片的知识、突发的灵感、偶然的创意、主观的见解、讨论的话题甚至一个新鲜事儿,这些都属于广义上的知识。
知乎两年前刚上线就不应该将想法“差别对待”,然而当时AI算法不成熟,用户习惯未养成,知乎社区正处于从狭义知识分享向广义知识平台升级的关键时期。知乎将想法与首页Feed流分开,正是因为害怕碎片化内容干扰或者说打乱传统知识内容体系架构,影响用户知识内容的消费体验。
经过两年的摸索,不论是用户习惯、社区氛围还是智能技术,都已ready。用户习惯分享和查看不同知识内容,包括关注对象的想法;AI技术可以洞察用户对内容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千人千面的知识流。知乎想法全面进入主场的时机已经成熟,自此,碎片化内容正式成为知乎内容体系的一部分。
知乎想法出现的初衷是“方便用户捕捉一瞬间的灵感,记录某一刻的观点,分享当下的思考。”现在被整合到首页Feed流,定位依然不变。
知乎做了一次减法
知乎6.0做了一次减法。
在想法被并入首页Feed后,知乎6.0首页变得更加简洁,内容组织逻辑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首页、会员、“+”、信息和我的五个菜单不是内容的割裂,而是对应到知乎的基础核心功能。
会员放在仅次于首页的位置表明会员业务渐入佳境。2017年知乎开始探索商业化,一边是商业广告,另一边则是基于知识经济的会员服务,今年3月,知乎推出全新会员服务体系“盐选会员”。周源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透露,知乎会员发展迅速,“盐选会员”推出之后,知乎会员规模和付费收入总量都在快速上升, 6.0新版表明知乎会继续加强会员探索。
知乎“首页”是用户进行知识内容消费的核心场景,新版拥有三个tab:关注、推荐和热榜。
关注对应Follow信息流,让用户看到关注对象的各种动态,如问题、回答、文章、想法,强化整个平台的社交属性;
推荐则是基于AI算法帮助用户发现更多内容的信息流,一方面帮助用户发现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内容背后的知友,另一方面帮助不同内容得到更多曝光;
热榜则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的榜单,跟旧版比,新版推出了「科学」「数码」「体育」「时尚」「影视」子榜单,让用户关注更感兴趣的榜单。
知乎新首页三个TAB是内容平台的经典架构,关注、推荐和热榜分别对应到社交、算法和运营,这三个在信息流中都不可或缺。
信息流平台不能依赖任何一种推荐机制,如果依赖算法就会出现“信息茧房”问题,即用户看到的内容越来越窄;如果依赖榜单就会只关注到大家都在关注的热门内容,难以发现长尾内容,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如果依赖社交就会出现圈层狭窄视角,以为自己关注的人关注的内容就是全世界。
如何解决依赖单一推荐机制的矛盾?越来越多信息流平台的选择是算法、社交与运营结合,大多数的做法是将不同机制的推荐混合到一个信息流中。知乎首页不多不少,刚好三个TAB正好对应到三种不同推荐机制,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场景下内容获取的需求,这体现出知乎不希望成为Time Killer,不希望用户在平台刷个不停,而是要“让每个人高效获得可信赖的解答”,这是知乎的初心。
整体而言,知乎6.0将“想法”并入到首页Feed,通过“+”将不同内容创作入口整合起来,通过做减法变得更加简洁,但正如乔布斯“少即是多”的理念,知乎承载的内容价值正在增加。
知乎是什么?很多人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却发现答案难以全对,因为知乎一直在探寻自己的边界,一直在回答和推翻这个问题的答案,它从问答起家,却开拓了LIVE等不同知识产品;它不认为自己要做的是狭义知识分享,而是引入电子书、专栏和想法等多元化的广义知识内容;它不认为自己一定就是一个社区,而是在知识市场、社交媒体、会员经济等维度进行探索。
知乎的第一支广告片主题是《发现更大的世界》,在帮助用户“发现更大的世界”的同时,知乎正在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