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祭拜先人,你们家乡有哪些习俗,是否也少不了这4点仪式

2022-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站在书顶听世界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称为中元节,又名盂兰节、七月半或鬼节。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在晚上准备一些饭菜、酒、纸钱祭拜自己的祖先和鬼神。

传统文化中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这天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

所以我国许多地方在这一天都会举办祭祀、参佛、扫墓等活动来庆祝。

传说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古代有个法力很高的僧人目连,他的母亲死后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就代为烈焰,他母亲疼痛难忍。目连想解救母亲,求教于佛,佛祖被他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叫他七月十五这天用盂兰经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从此人们就把这天定为“鬼节”。

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其实“鬼节”是因美德孝心而起的。这一天虽说祭祀方式简单,每个地都略有不同,但意义都是一样的。都是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烧去的是纸,可它却捎不完亲人无尽的哀思和深深的缅怀。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

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在我们南方主要有祭祖、焚纸钱等的习俗,我们这里的习俗是这样的,一般人家祭祖,都要在七月十五之前进行,大部分家庭都在七月十四天黑之前就进行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祭祀的几点讲究:

1.饭菜的讲究

祭祖的时候,都会烧一桌丰盛的饭菜,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但意义差不多。丰盛的菜肴里面包括肉、鲫鱼、蛋饺、炒鸡块、黄豆芽、韭菜炒百叶、红烧冬瓜等,其中鸡鱼肉三牲必不可少,其它的可以自行调换。祭祀的菜品讲究的都是单数。

其实这些菜肴也都是有寓意的,鸡鱼肉意味着有鱼有肉的日子代代传承。黄豆芽寓意着称心如意。韭菜炒百叶寓意着子孙后辈永远昌盛,像韭菜一样割了又长,长了又割,生命力旺盛,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2.水果的讲究

祭祀用的水果品类也是单数,大致是这几种:柚子、香蕉、苹果、枣子、桂圆等。

柚子有着保佑的意思,不论是味道还是外形,都有着很好的寓意,十分适合用来祭祀祖先以及亲人。

香蕉寓意着招财进宝,因它的外形与金元宝、金条相似,象征着增财添势。

苹果不说大家都知道,它有很好的寓意:平安快乐,喜庆圆满。

枣寓意着早生贵子、早日发财。

桂圆又叫龙眼,寓意着花开富贵、幸福美满,同时它还是财富的象征。

3.桐子叶粑祭祖的讲究

在我们老家中元节是讲究用桐子叶粑祭祖的。

先准备几升糯米,再掺上一些粳米,浸泡几个小时沥干,再拿到磨坊去磨成粉,等磨成细细的糯米粉后,再掺水反复揉。揉得差不多了,用洗净的桐子叶包好,做成粑子就准备大火蒸。

热气腾腾的桐子叶粑粑出锅就可以祭祖了,那可是一种绝美的“口福”!冷却后的粑子放火上烤了再吃,更是人间美味。

其实祭完祖先的食物大家都分着吃,这样吃了身体更健康,据说更能得到祖先的庇护。先不说是否真假,但确实也是对一种美好的祝愿吧。

4.烧纸的讲究

买烧纸时,要买那种黄草纸,不要买那种印刷品。

在烧纸的地方画个圈,西北角留个口子,方便亲人们进来拿钱。

烧纸时要表情严肃,不能嬉笑打闹,并且要念念有词。

为了防止火灾一定要坚持看着把纸燃尽才走。

在烧纸的来回路上,遇到烧纸尽量避开,不要踩着。

在烧纸的时候,若遇到不燃的情况,不可把钱纸拨乱弄碎,尽量让其自然烧透。

以上就是我们家乡的中元节习俗,你们家乡的中元节还有哪些习俗禁忌,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祖辈的传统文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