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想法读书

读书一定要“有用”吗?

2018-05-09  本文已影响157人  知予精灵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读书一定要“有用”吗?

这里所说的读书,不仅仅指阅读,也包括我们在学校里的学习,参加的培训课程等等。

这里所说的有用,也有不同的含义,传统意义上的有用和我所理解的有用。

传统意义上的有用,是落到实处的用。

我理解的有用是:哪怕书上的一句话,学校里结交的一个好朋友,课堂上遇到的一个好老师,课外活动中带来的乐趣,无形之中提升的能力,自己内心感受到的成长,你认为有价值,那就是有用的。

所以,读书不一定带来传统意义上的有用,但是读书会有用。

读书无用,读大学无用,这是之前流行的一个说法。

高考成绩还没出来之前,我妈劝我不要读大学,因为她觉得没有用。

现在,我学习生涯规划,要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生涯咨询师,至少需要两年不断的学习成长。

她也一样说:“学了有什么用呢?花那么多时间,还不如像某某某一样,去做某某事情。”

在她眼里,我读的书,学的知识,提升的能力,都没有用,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不如给自己存个一两万块的嫁妆钱。

大学毕业时,很多同学说读了大学没有用,感觉白混了几年。

刚毕业找工作时我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后悔过,但从来没因为读大学后悔。

95%的人没有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看似没有用,但是,就真的叫做“没有用”吗?

我们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没有在工作上得以运用,所以我们觉得没有用。

但是能力就不一定,比如说学生时代学习能力强,在非专业的工作中,你能够很快学会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你就会发现这种能力的迁移非常有用。

最近一期的奇葩大会,樊登老师说,做樊登读书会所用到的所有方法,都可以在某一本书中找到对应的内容。

高晓松反驳了樊登老师,如果光凭读一本书就能做成一件事,那大家就都去读书好了,赵又廷也说不喜欢功利的去读一本书。

其实他们的观点都没有错,高晓松赵又廷读书更多的是身心愉悦,不刻意,自然而然的,谁能说这样的读书没有用呢?自己觉得有用就有用,身心愉悦了也是有用。

樊登老师倡导大家读书,他说所谓的有用,对心灵成长有用,也是有用的,这句话我是认同的。

他说做事业用到的方法,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靠谱,如果我们也按书上写的去做,我们就能做成吗?

我相信樊登老师说的这些书,并没有告诉你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具体怎么做,但它的战略思维会给人启发。

有的人根据书中的思维做成了,因为他把底层的思维和自己做的事链接到了一起,有的人没做成,因为没能链接到一起。

比如,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引发我们情绪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信念。

简单来说,就是拜伦凯蒂一念之转的一句话:造成我们痛苦的,并非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这句话你可能只是觉得有道理,但我就是因为这句话,把自己从严重的抑郁情绪中解救了出来。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有区别,当然也可能有轻度间歇性抑郁症)

它并没有告诉我具体怎么解救自己,但就是做到了,也就是和这个底层思维链接在了一起。

这一期奇葩大会还有另一个人,李松蔚老师,同时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他讲了自己女儿的故事。

书上说,九个月大的婴儿就会开始呀呀学语,然而他女儿没有,他第一反应不是书上写错了,而是自己女儿有问题。

他的意思是读书没有用吗?他要表达的也并非如此。

心理学家是根据对一些人的研究写下的观点,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成长都一致,人是很复杂的个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体验是最高权威,一开始他不认可科学研究的观点,后来他调整了自己的观点,体验和科学是可以共存的。

换句话说,科学研究的观点是经过验证的,有一定的正确性,也会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需要把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和科学相结合,不一味地把书中的观点当做权威,也不一味地评判书中的观点完全不对。

我们的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也不是二元对立的,需要我们用多重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读书一定要“有用”吗?如果是传统意义上的有用,那么读书不一定要有用。

如果是自己内心感受到成长,你认为是有价值的,那就是有用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