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项精进》书籍分享:第四天

2022-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山海山

中国有句古语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什么意思呢?多做好事,多行善,福报就会回到自己身上。这可是六项精进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

那么这跟感恩有什么联系呢?其实帮助别人,积累善行的同时,也感恩他人的帮助,能使我们修正自己的言行,学会利他,传递善行,也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富足。

那么,怎样做才能积累善行呢?稻盛和夫在书中强调了以下几点:我们要坚信世间存在因果报应的法则;要学会区别“大善”和“小善”;要以利他之心创造幸福。

首先我们来讲第一点:坚信世间存在因果报应的法则。

《命运与立命》里说到:如果你多做好事,那么家人也会得到好报,这种好报也会贯穿你的一生,这就是因果报应的法则。这也和之前给大家讲的《业力管理》有类似的地方。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穷苦的农夫救起一个不小心掉进粪池里的小孩,第二天,小孩的父亲想要报答农夫,农夫说:“我不能因为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你的报酬。”这时,小孩的父亲看见了农夫的儿子,就跟农夫定了一个协议,说要把他儿子带走并给他提供良好的教育,农夫同意了。

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医学院毕业,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又于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就是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盘尼西林的发明者。那个被农夫救起的小孩便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

农夫的善举拯救了幼年的丘吉尔,福报就降落到了自己的儿子身上,说的就是善有善报的道理了。

如果你行善的目的在于给予,而不是索取,自然就没有患得患失的情绪变动,人就会变得轻松和快乐。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点,是要学会区别“大善”和“小善”。

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在别人危难的时候都想要帮一把,但是帮助人也是要分情况的,这里我们来区别一下“大善”和“小善”。

“小善”是什么呢?稻盛和夫在书中指出,一味地同情他人,迁就别人的无理要求,表面上你是帮了他,实际上是害了他,这是“小善”,“小善”会把你也牵连进去,弄得自己狼狈不堪,两败俱伤。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借钱风波,朋友说有困难找你借钱,你毫不犹豫借给了他,可是他却迟迟不还,导致你陷入了困境;甚至有些人去充当朋友的贷款连带责任人,到真出了事,朋友玩失踪了,贷款只能由你来承担了。

如果朋友是因为他自己的恶习导致的困难,那你的“小善”只会让对方越陷越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的问题。

而我们说的“大善”,是经过客观分析做出的决定,施行大善的人会考虑自己的“善行”能否给对方带来成长,从而做出谨慎的判断,而不是只为解决眼前的困难。

有句话说:“真正的善行,会珍视对方远飞的翅膀。”

稻盛和夫在面对别人的求助时,他会先问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如果是对方做事马虎、挥霍浪费而造成的困境,那么他会果断拒绝帮助,并劝导他正视眼前的困难,接受教训,重新振作起来。

有句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俗地讲就是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真正学会捕鱼的方法,说的也是“大善”这个道理。

有一段视频,王健林在跟某县负责人谈本县扶贫项目时说,做扶贫项目如果要搞利润,还不如每年给一笔钱,让大家去分好了。

在扶贫时,直接给钱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而通过建厂、做项目,提供实际技术来带动人们一起奋斗,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状态,这才是真正地为他人考虑,叫做大善。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大善似无情,小善似大恶”,行“小善”有时候会转变为“大恶”,而那些冰冷无情的话,反而可以激励受难者重新振作,奋力前行,这才是真正的“大善”。

我们再来看第三点,以利他之心创造幸福。

“利他之心”说的是“为社会为世人”这种纯粹的动机,这是成功的原动力;而利他的行为,就是以亲切、同情、慈悲、和善之心去对待别人,只有以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才能成就大事。

稻盛和夫认为这很重要,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他也努力实践这个法则,多做善事,让自己的员工从中获益,就能使公司的命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企业管理的工作发展得更好。而利他也是星球的第二个核心价值观。星球人也在这么做的。

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他不懂技术,但是工程师每次开发出新的技术,他都是第一时间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试用。如果用起来简单方便,他就予以采用,反之用起来繁琐不顺手的,他就丢进垃圾箱。

这就是他一直贯彻“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经营原则,他坚信“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坚持服务好客户,巩固好员工福利,股东效益才能得到保证,员工和企业共同进步,企业幸福感自然就来了。

咱们在前面说了“积善行,思利他”,用感恩的心态,多做善事,那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六项精进的最后一项:“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什么是“感性的烦恼”呢?通俗地讲就是总为曾经的失败而悔恨,老是闷闷不乐,容易情绪化和感情用事。

我们要如何处理感性的烦恼呢?稻盛和夫给了我们一条重要的建议,那就是忘掉失败,全力投入新的工作。

稻盛和夫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各种烦恼,有一次,京瓷公司的产品陷入了舆论风波,使他的名誉和信用都受到了巨大伤害,他非常苦恼,坐立不安。后来,他去拜访圆福寺的担雪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

老师开导他说:“你现在的遭遇使你受到严厉的批判,你感到痛苦和烦恼,但是这种程度的挫折就能把事情了结,应该值得庆贺才是。”稻盛和夫听完后豁然开朗,终于走出了名誉受损和失败的阴影。

从此以后,不管怎样丢面子,他都能正视现实、认真反省,并鼓足勇气重新爬起来。

所以我们在遭遇挫折和苦难时,不要怨天尤人,应该尽快调整心绪,并抛掉这些感性的烦恼,把精力花在行动上,努力寻找新的出路。

这些道理听起来很简单,用起来有点难度,但是只要认真去做,就能掌握真正的精髓。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想要不被市场淘汰,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把这些原则做到极致,才能厚积薄发。

好了,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阅读,明天咱们来学习最后一期的内容,我们不见不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