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者》Day2:做语文中的黄药师
今天彭彭带读说没正经学过语文,但语文成绩没下过年级第一。深有同感。语文真不是死【学】出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466391/a79e58a85683d8b4.jpg)
死学语文,只满足于把【课本】吃透,然后学点【小技】(比如答题方法,答题技巧,答题模板之类的),想拿高分(高考150分,拿110分以上),那几乎没啥可能。
咱就从应试的角度功利地说一说。
先说【小技】有没有必要学。“技”其实就是“术”,术当然有必要学一学。因为有了这个术,答题就更规范,能减少当你【懂】了的时候,【会】了的时候的一些不必要的小的失分。换句话说,【小技】是给那些本来语文就很腻害的人锦上添花用的,有了这个,可以让本来水平是110分的人,能上120分。
然而,现状是大家普遍“迷信”这些个【术】。认为有了这些方法技巧模板,就能瞬间打怪升级变腻害。所以市场上才有这么多的网课。啥【教你看图说话】【30天作文提升】【高考特训营】……各种“语文急救班”。
不信就去上上看。上了那些课,能让你从90分提到100分,这个没问题,但想提到120,想都不要想。新东方的名师国家玮,搞高中语文教学的,我比较喜欢他,因为他还算比较良心。他在课里就公开说“我教的都是【技】,道是教不来的。”他就教你咋审题,咋破题,咋想,答题步骤怎样的,123有哪几步。作文分几段,立意怎样新颖深刻,咋样跟别人不一样……
说实话,语文老师基本上都在干这些。也只能干这些。因为语文压根就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当一个人阅读量没有的时候,或者不够的时候,我想请问,你把审题立意的方法都教给他了,可是他凭借什么能立出和同龄人不一样的【意】来,他凭借什么看问题就是和别人不一样?他凭借什么就是思想要比别人深刻些?凭什么呢?就凭老师教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嘛?
方法都是一样的教,但一遇到题目,肚里有货的人就是能看出深刻来,肚里没货的人,会再多方法,也还是方法而已。方法,没有阅读的支撑,也只能是苍白的套路,无力的【官话】,根本没有思想和灵魂。
再说说那些所谓的【看图说话班】,有没有必要报一报,让娃学一学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4466391/b69a590257e614e5.jpg)
如果娃有阅读积淀,只是缺少一些方法论的指导,那学一学方法当然很好,能快速提升能力。说实话,这些课能见效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学员中有一些娃属于这种情况。
可是如果咱娃根本大字不识几个,阅读量就更不用提,你给他一个画,告诉他,教他,要从这看从那看,这样一个角度,那样一个联想…他都连联想的对象都还不知道在哪,他往哪想呢?
说白了,速成班提高班技能班,只能是给内功深厚的娃提升一下他们的【外在招式】,教会他们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内功发挥出更大威力。
如果内功还没练,光学些招式,学得再多,不也还是花拳绣腿?遇到内功深厚的人,还没等你亮出招式来,人家玉笛横吹【黄药师那种】,分分钟就把你震成内伤,还打什么打?
语文的内功怎么练?没别的办法,没有任何捷径,必须读书读到一定的量。多大的量?因人而异,多多益善。有了量之后再去学招式,不能本末倒置。
庆淑原创,灵感来自于【香知悦读俱乐部】听书,彭彭带读《书语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4466391/49cbffd0de6d912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