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面里天地宽
话说有一年,郑板桥外出夜宿一位号称“糊涂老人”的老儒家中,并即兴写下了“难得糊涂”四字,落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谁料,老人在应邀给这四个字题写了一段跋语后,末尾赫然落款:“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大惊,知道遇见了高人,对老人敬仰之余,在一旁不无歉意地补写道:“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郑板桥是何等聪明之人,尚且慨叹如此,足可见欲达 “糊涂”之境界难矣。然而,“糊涂”难寻,糊涂面易得,喝上一碗喷香地道的糊涂面,说不准你还能觅得“糊涂”神韵之一二呢。
一碗正宗的糊涂面,首先要从和面开始,“和好的面像石头蛋,放在面板上按一按,擀杖擀成一大片,用刀一切切成片”。面条擀成后,须将锅内添豆油,放入适量的玉米面炒散,注水,沸后将面条抖散下入,稍煮,再放入新鲜的时令菜蔬及切得均匀的胡萝卜丝,调好味起锅,最后取一小炒锅复上火将蒜末和芝麻煸出香味后“嘭”地一声倒入(此乃点睛之笔)。此时,一锅香喷喷、秀色可餐的糊涂面才算做成。
糊涂面还有一典故:古时一种地老汉,寒冬腊月里穿着一件名为“火龙单”的薄夹袄仍满头流汗,一边的富人身穿厚厚的皮袄却冻得瑟瑟发抖。富人便提出予以交换,谁料换过后却越发寒冷。问其故,种地老汉答曰:你穿我这“火龙单”须天天吃一种叫做“糊涂面”的东西才不冷。富人效仿,果然倍觉温暖。后来,“喝碗糊涂面,胜过火龙单”的俚语也流传开来。
糊涂面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单说中原大地一带,虽遍尝佳肴美馔的客人离席前不吃上一碗糊涂面就不算用了餐,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也要隔三差五喝上这样一碗菜点合一的糊涂面,既有了主食也省却了做菜的麻烦。糊涂面这种东西还不怕剩,因为“糊涂面热三遍,拿肉都不换”哩。
糊涂面包容随和,不仅老少皆宜、易于消化、营养丰富,而且原材料用白面、杂粮面均可,任何时令菜蔬皆可点缀其间;糊涂面不具一格,味道可以是咸鲜亦可做成酸辣,现吃了浑身通泰,过后尝了风味不减;糊涂面无处不在,一年四季常伴身边,强身健体也养颜……
难怪当地一家糊涂面馆门上的楹联写着:碗中天地宽,面里乾坤大。
此言委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