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必知的3个不合适与7个养成
上学的时候很是羡慕那些写作文能拿高分的同学,羡慕到了崇拜的地步。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写出全校通读的文章。
梦是好的,却没有成为梦想,更没有付诸行动,直到十年后的今天,通过接触各种写作朋友才得出一点点自己不适合写作的理由,通俗的说,是借口吧!下面就跟朋友们一起说一下,看看有没有同类,切记不可对号入座。
第一,自作聪明和真的聪明人。这两种人都不合适,准确的说他们是一类人。因为聪明人自知,而自以为聪明的人自以为自知。所以统归到聪明人一类,这类人如果想达到某种目的,会利用自己的聪明,花一些巧妙的心思来达到普通人努力后才能得到的结果,巧妙的心思也可以用不择手段来形容。他们不屑于写作,也不认为这种长久的活计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即使一时心血来潮想试试,也会很快退却热情。
第二,好高骛远的家伙们。他们看到什么文章都会认为了了,觉得自己就是暂时没时间写,如果有时间的话,随便写写都会比正在看的文章强,他们不了解平地能不能起高楼,没有基本功;没有阅历;没有敏感的思维。却总是想着自己能像王勃一样,随手一篇便能名满天下,甚至青史留名,却不去了解王勃这类人背后的故事。
第三,脚踏实地的人。这种人或许真的没有时间。他们过于理智的情感限制了他们的思维,不能天马行空的进行无限制想象,没有作者的第三世界。什么都以既得利益为准,这样的人也是同样不适合从事写作一事。
说完不合适,我们在来说一下合适的,想要在一个行业出人投地,就要养成这个行业所必备的习惯,下面浅谈一下,全是个人见解对与不对,也只能看看客的理解了。
第一,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信心,这一点是从事写作最重要的一件事。即使失败一百次一千次也不要气馁,有灵魂的作家,或许要有天赋,可是成为一个文字的搬运工,我们只需要有卖油翁的精神就好。
第二,读。这一点非常重要,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平地不能起高楼”等等之说。养成阅读的习惯,平时多积累词汇量。每天进行有声阅读,多读多想,层层递进,着重锻炼语感,叶圣陶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为要紧的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语文的敏锐程度就是写作的灵感所在。
第三,写。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大量的练习,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余华曾经说过,写作的捷径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写。只有写的足够多了,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就说明有进步,进而改进修正。
第四,改。也就是俗话说的冷处理,俗话说:“所有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只是写到这里脑海中就蹦出了这么一句。不过我可没有开玩笑,因为文章只有千锤百炼才会炼成真金,古人的文章常常因为一个字的合适与否而彻夜难眠,一直改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
第五,自律。如果前面的都已经养成了,进阶需要的可能就是自律了,好好规划自己,阅读量,写作量,还有运动量,毕竟保证身体才是你梦想坚持下去的根本。
第六,选择。不管做什么都会有好多的分支,就像写作也是一样,想好自己的爱好或者自己擅长的事情,对此要有清晰的认知,做好选择然后确认下来,剩下的只有努力了,你也只管努力好了,剩下的自有因果来帮你定性。
第七,孤独与合作。既然选择了写作那就等于准备爱上孤独了,这里的孤独是最高层次的孤独,灵魂的孤独,还是自己选择的。可不能只有孤独还需要融入,毕竟现在的社会是经营社会,不经营再好的文章也会石沉大海,比如曾经深巷子中的酒香。
总结完毕了,因为我的经验只告诉我这些,有句话说的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之前一定要确定好,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平白浪费自己的时间,认真三思后还决定要走这条路,那就把它走到黑,走到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