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你,会说话吗?

2018-09-17  本文已影响135人  sinly37

这段时间,看完刘墉老师的《说话的魅力》,受益匪浅,也才知道,说话,并不只是说,还包含思考、倾听、声音、行为、学习等多种因素,因此,说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坏话好说,狠话柔说,大话小说,笑话冷说,重话轻说,急话缓说,长话短说,虚话实说,废话少说。——刘墉 

        01 言多必失:三思而后言

凡事都要讲个度,说话也是一样的,不是说得越多就越好。就跟之前看的书《少即是多》的道理一样,少才能精和简,才能明确目标,抓到重点,才能把话说得更有效果。所以,在说之前,要先思考。

很多人说话,是不经过大脑思考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忽略了大脑的作用,也忘记了思考的意义。说出口的话,有可能语无伦次,也有可能是废话连篇,甚至,还有可能得罪他人。因此,常有人话一说出口就后悔,恨不得吃个后悔药,或者挖个地洞给自己跳。

那么,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呢?三思而后言,先梳理一下,把说话的内容、顺序和方式,先在大脑中预演一遍,自己听了没有问题,再说出来让别人听。

当思考变成一种习惯之后,思考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就像条件反射一样,慢慢就能做到出口成章。

会说话的人,总用言语肯定别人,关怀世界,是自己看的开、看的远,交更多的朋友,也活的更快乐。——刘墉

        02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赞美和幽默,就像一味调剂品,能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许多快乐。真心的赞美和适当的幽默,会营造一种舒适和喜悦的氛围,让大家更加轻松和自在。所以,生活中需要有赞美和幽默。

但是,赞美和幽默也需要看场合与时机,赞美一个人的时候,却不小心让其他人误会,那赞美就失了美好的初衷。

想要营造一个幽默的氛围,却变成讽刺,让听到的人不仅耳朵不舒服,更重要的是心里不舒服,那幽默就可能已经变质。

所以,说话时注意时间、地点还有对象,尽量让说者和听者,都能感觉到舒心,这才是真正的会说话。

好话坏话只在一念之间。话人人会说,但不见得人人会说话;有话好书,但不见得人人会说好话;简单的话语,常能触及心灵的深处。——刘墉

      03  言为心声:塑造好声音

言为心声,提醒我们,想要发出好声音,首先要历练的是自己的心。让内心处于正能量的状态,自然发出的声音会让人感觉到温暖和快乐,反之,一个总是抱着负能量的人,说出的话就会让人感到压抑和悲伤。

不同的声音给人不同的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说话的语气直接表达了说话者本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所以,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情绪特点,从声音就能判断出来。

声音如此重要,也提示我们可以通过塑造好声音,带给别人正面的感受,以及通过听别人说话,来猜测他人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的与之沟通和交流。

练就好声音,需要从心开始,从现在开始。

最会说话的人,永远是最能给人希望的人。——刘墉

      04  言行一致:身体的语言

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是言行不一的,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说一套做一套,说的比唱的好听,和别人夸下海口,却从来没有真正去做一件成功的事情......

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信用度已经很低,即使他们说的再好听,也不会有人信,因为,身体的语言,比从嘴里说出的话,更有说服力。

有时,我们并不需要说那么多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可以身体力行,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努力和付出,这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这就是为何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心动不如行动,与其花时间说那么多,不如去做。

最能把话说到心窝里的,总是最能为别人设想,也总能退一步思考的人。帮助自己正面思考,度过人生的苦难。——刘墉

        05 言之有理:学习和积累

说话,可以通过阅读好的书籍和观察身边的人进行学习,让自己言之有理,掷地有声,才能让别人愿意听,听了愿意做。

从一个角度说,不好理解,就换一个角度说;用这种方式讲,不好听,就换一种方式讲;站在自己的立场说,可能没人会听,那就站到别人的立场去说......

说话,也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当量变达到质变时,我们发自真心的说,别人发自真心的听,那就是最动听的话。

说话虽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让话说的更好。在说之前,先想想该不该说,说的时机对不对;说的时候,多思考说什么,怎么说;说完后,还要去做,以及反思和学习怎么说的更好。

毕竟,说话,是一辈子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