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想法

学《论语》7

2021-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小青和一句顶一万句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樊登说:
入则孝,是与自己父母修炼;
出则悌,是与朋友一起修炼;
谨而信,是在事情上修炼;
泛爱众而亲仁,是修炼自己的内心。

如果上述为人的品德都修炼好了,如果还有余力,就可以读书学习了。

张居正赞孔子这一段为“万世之明训”。

什么意思呢?德行实践是本,读书学习是末。如根本不固,学也枉然!

德行,如《大学》所言,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实践,如《大学》所言,格物致知。
把这些都做到了,还有余力,再去读书。

如果还没有做到,就继续做,别读书耽误时间。

每个人具备的能力,都来自于日常历体悟,而非源自读过的书中。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偶尔看到某书,发现与自己的想法相呼应,于是去读它,再顺瓜摸藤,顺藤摸瓜,去读那整个体系,通过读书来整理自己,提高自己,进行系统升级。

个人认为:修炼和读书没有这么黑白分明的先后交接,修炼过程中的疑问完全可以去书中寻求;体悟的答案或读过的观点完全可以应用在修炼过程中。这是相辅相成的结果。

我不反对下边这句话:读书,一定是“行有余力”之后的事
但我更认可最后这句:“读生活是本,读书是末。我们每天都经历生活本身,没有从生活中留下点滴印象,却埋头钻进书里去找,那是舍本求末。”

参考:《樊登讲论语》,华杉讲透《论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