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王伦

2020-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花间小筑

上下班途中的听书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如今倒成了一种难得的享受,很是珍惜!最近在听田连元讲《水浒传》。今天想聊聊书中一个着墨不多的反面人物——王伦。

1、王伦履历

王伦在书中的雅称为“白衣秀士”。这个人物书中对他的描写很少,找不到一个专写他的回目;但又相当成功,提起他,都知道他是妥妥滴一个反派,此人心胸狭窄、难以容人。

林冲风雪山神庙,因为手刃仇人陆虞候等,被四处通缉、无处容身。万般无奈之下,小旋风柴进给他指了一个去处,由此引出了王伦来——

“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是宛子城、蓼儿洼。如今有三个好汉在那里扎寨。为头的唤做白衣秀士王伦,第二个唤做摸着天杜迁,第三个唤做云里金刚宋万。那三个好汉,聚集着七八百小喽罗,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里躲灾避难,他都收留在彼。三位好汉,亦与我交厚,尝寄书缄来。我今修一封书与兄长,去投那里入伙如何?”

白衣秀士王伦

王伦原是个落第秀才,得柴大官人资助并摸着天杜迁一起,在梁山落草为寇,成为山寨首任寨主。林冲凭柴大官人书信推荐,在旱地忽律朱贵的带领下上了梁山,却被王伦再三推脱百般刁难,最后限三日内递上投名状来方可入伙。林冲无奈之下,为了投名状在林中与杨志遭遇,双方打得难分难解时,王伦等一干人出现,也自此后王伦方才肯教林冲坐了山寨第四位。

再后来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事发后欲投梁山容身,情形与前次林冲上山时颇为相似。王伦也是推故不纳,他心里自有盘算。不想被智多星吴用早早看出,酒席宴上有意用言语激将林冲,最终致山寨自相火并血溅当场,王伦多年寨主,竟命丧与林冲之手。

2、我的看法

历来读《水浒传》者,提起王伦都是一个印象,就如书中林冲所言“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而他在晁盖等一众好汉的对比之下,也实在让人难有好感。王伦果真一无是处、如此不堪吗?那倒未必吧。

首先,得认可王伦的个人能力。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他作为一个落第书生,读书人啊!能够在梁山落草,这是需要相当大的魄力的,这可是人生的重大抉择,决心可不是那么容易下的。

王伦不仅下定决心落草了,他还当了一把手。虽有柴大官人资助,但他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当初初到梁山,杜迁外号“摸着天”,武艺虽比不上林冲,在普通人中也是个好汉,两人还是一起上山的,不存在什么先来后到。可人家杜迁心甘情愿地让这个秀才当大哥,听他统一指挥,那必定是王伦身上有过人之处让杜迁折服了。后来云里金刚宋万、旱地忽律朱贵等相继入伙,山寨上聚集了五七百人。

王伦不仅当了一把手,他还把梁山泊经营得有声有色。仅在山下设酒店探听消息、朱贵水亭施号箭等,就足见他的周密。打江山最不容易,他白手起家,硬是在短时间里把梁山泊经营得风生水起、威风八面,连官府也奈何不得,确实有过人之处!

第二,王伦有眼光有手段又有自知之明。

细节处彰显个性,王伦是个很有眼光的人。他劝青面兽杨志上山时如此说到:“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复前职;亦且高俅那厮见掌军权,他如何肯容你?”事后杨志确实也如此,使尽钱财见到高太尉,却被赶了出来。杨志事后也忍不住感叹:“王伦劝俺,也见得是。”

关于王伦,书中还有几段精彩的内心独白,林冲上山时,他这样盘算——“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我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如今不争添了这个人,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不若只是一怪,推却事故,发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后患。只是柴进面上却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顾他不得。”

此时的王伦手下人马众多、独霸一方,他却十分清醒,所以他宁愿在柴进面上不好看,有负“日前之恩”,都“顾他不得”,决心不留林冲入伙。

后来在山下林冲与杨志打斗之时,他力邀杨志上山,也有自己的用意——“若留林冲,实形容得我们不济,不如我做个人情,并留了杨志,与他作敌。”

可见他的手段,他是打着杨志牵制林冲,两虎同在,他居中平衡的算盘,不能说他不懂管理驾驭之道。他不留林冲,并非单纯的嫉贤妒能,而是感觉林冲过强,没有驾驭的把握。及至晁盖等人上山,讲述了他们的前后经历,书中写到——王伦听罢,骇然了半晌,心内踌躇,做声不得,自己沉吟,虚应答筵宴。这是些比林冲更大的神,也难怪他又一次推脱。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卧榻之旁又岂容他人酣睡?与其抹不开面子埋下隐患,还不如直接了断。王伦当初呕心沥血创下这番基业,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要他拱手送与别人,任谁心里也不情愿。而且我的地盘我做主,留你们是人情不留也是本分,天下之大你们又何苦偏和我王伦一争?你们要人有人有钱有钱,还怕没有容身之处?我王伦可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想法实属人之常情,又何错之有?山寨上其他几个首领恐怕就没有想到这里,王伦的一再婉拒实在是用心良苦,颇有自知之明,心思可谓缜密。

第三,王伦待人接物有礼有节,不算小气。

对林冲——

林冲刚到山上时,“王伦接来拆开看了,便请林冲来坐第四位交椅”,后来他打定主意后,也是客客气气——“当下王伦叫小喽罗一面安排酒食,整理筵宴,请林冲赴席,众好汉一同吃酒。将次席终,王伦叫小喽罗把一个盘子,托出五十两白银、两匹纻丝来。王伦起身说道:‘柴大官人举荐将教头来敝寨入伙,争奈小寨粮食缺少,屋宇不整,人力寡薄,恐日后误了足下,亦不好看。略有些薄礼,望乞笑留;寻个大寨安身歇马,切勿见怪。’”林冲一番表白后,“王伦道:‘我这里是个小去处,如何安着得你?休怪,休怪。’”

对杨志——

得知杨志的身份后,王伦道:“既然是杨制使,就请到山寨吃三杯水酒,纳还行李如何?’‘制使,小可数年前到东京应举时,便闻制使大名。今日幸得相见,如何教你空去!且请到山寨少叙片时,并无他意。”

挽留杨志时,他说——“却才制使要上东京勾当,不是王伦纠合制使,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复前职。亦且高俅那厮现掌军权,他如何肯容你?不如只就小寨歇马,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汉,不知制使心下主意若何?”一番话说的是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啊!

见杨志去意已决,王伦笑道:“既是制使不肯在此,如何敢勒逼入伙?且请宽心住一宵,明日早行。”……次日早起来,又置酒与杨志送行。既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也没有强人所难。

对晁盖等人——

他们初次上山,王伦更是锣鼓喧天,亲自率众头领出关迎接。晁盖等慌忙施礼时,王伦答礼道:“小可王伦,久闻晁天王大名,如雷灌耳。今日且喜光临草寨。”晁盖客气直接表明来意,王伦道:“休如此说,且请到小寨,再有计议。”一行人到得大寨聚义厅上,王伦再三谦让晁盖一行人上阶。……一壁厢动起山寨中鼓乐……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这应该算是梁山待客的最高礼节了,可谓是待若上宾,殷勤备至。

第二日又再次宴请,而且一早三四次人来催请。不但派宋万亲自骑马,又来相请,还专门备了七乘山轿,大伙儿又不是金枝玉叶的,这轿子分明就是礼节和敬意啊!估计好几个人都是第一次坐轿子吧。到水亭子前下了轿,王伦等又亲自出迎,席间安排阶下小喽罗轮番把盏。酒至数巡,食供两次,晁盖和王伦盘话。

盛情款待过后,王伦才如前番对林冲那样,拿来五锭大银。又起身把盏:“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烦投大寨歇马,小可使人亲到麾下纳降。”晁盖推却时,王伦道:“何故推却?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众位面皮不好,因此不敢相留。”打定了主意不想收留,他也态度明朗表明心迹,没有藏着掖着,毕竟这里是他占山为王,属于私人地盘,你们又不是公家分配来的,留与不留纯属个人意愿,他也没错啊!而且人家全寨出动,从头至尾鼓乐相迎大吹大擂,杀猪宰羊设宴款待,没有丝毫架子,又给足了大伙面子,事儿办得要说真不错!

林冲此时出言不逊,当面揭短质问他,王伦喝道:“你看这畜生!又不醉了,倒把言语来伤触我,却不是反失上下!”言语间虽是呵斥,到底还是把林冲当做自家兄弟的。林冲的确武艺高强,可你在落魄时走投无路来到这里,算是有了个安身立命之所,人常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且你又是初来乍到,梁山如今的基业你没有半分贡献,这样事关山寨未来的大事也由不得你决定,王伦尊你在江湖上的名号让你做了第四把交椅,你又怎么可以当面无礼横加指责,这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个人修养?

反观王伦,无论是对林冲还是晁盖等人,都谈不上坏和刻薄。他心中纵有一万个不情愿,但面子上依然能有礼有节,待人处事八面玲珑,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如此滴水不漏?

不过在好汉林立的梁山上,白衣秀士王伦实在是太不起眼,所以他的首创梁山之功没有人记得,大家只记住了他作为书生的酸腐之气和狭小气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