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国外旅行记
不仅中国,《三国演义》在国外的传播也非常广泛。首先是,曰本、美国等国家所藏的《三国演义》古代刻本很多,有些还是国内久已绝版,上世纪才由国外引入的。如《三国志平话》,国内久佚,上世纪20年代才由日本学者盐谷温在日本内阁文库中发现五种“全相平话”,其中之一即《三国志平话》,始能引入国内影印流传。数年前又发现了此书的更早版本《三分事略》,更是国内前所未闻的。最早刻印于明嘉靖元年(1522)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是1929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借日本文求堂主人田中氏的藏本(原缺第一册,美国耶鲁大学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有藏本,取以补配)影印传世的。除了这两种珍稀版本外,日、英、美、法、德等国的图书馆还有不少国内罕见的古刻本,不一一细叙。
《三国演义》最早的外语译本,当推1689—1692年出版的日本学者湖南文山的日译本。从1 9世纪起,先后有英、法、德、荷、俄、波、拉丁文、爱沙尼亚文、朝、越、泰、缅、印尼、马来西亚等民族语种的节译和全译本。国内少数民族译本从清代起至今,已遍及各民族语言。这些汉文以外的译本以日译的品种最多,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各种译文,包括通俗本、改写本、绘图本在内,有30余种之多。其次是英译本,在英美等国出版的节译本和全译本也近20种。
世界各主要百科全书都对《三国演义》作了著录和评述,一致赞誉作者罗贯中是“了不起的艺术大师”,此书是“中国无与伦比的历史小说”。西方和日本的不少汉学家都热衷于研究《三国演义》,20世纪以来以《三国演义》研究为题撰述博士论文的学者也很多,尤以日本学者为多,从上世纪初的盐谷温起,著名学者如吉川幸次郎、小川环树、立间介祥、本田济、山本健吉、高桥繁树等人,都因研究《三国演义》的论著而拥有国际声誉。
西方和日本学者不但研究《三国演义》的文本,进行资料整理,背景考索,历史、政治、社会和美学方面的研究,而且进一步从事与小说相关联的横向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别以将《三国演义》作为形象的军事科学对待的阐述为多。美国西点军校极重视中国古代兵法,《孙子》是研究中国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的重要典籍,他们将《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当作理解《孙子》的辅助教材。二战以后,日本企业界又将《三国演义》作为商战的应用教材,吸取其中的用人、选材、团结同仁、联结同行、对付竞争对手等商贸实践的策略机谋,掀起了历时甚久至今不衰的“三国热”。影响所至,社会上出现了不少阅读和研究《三国演义》的读书会、座谈会、展览会、联欢会,以至不少青年学生也竞读《三国》,对三国人物崇敬得人迷。在一次展览会上,不少日本少女在留言簿上题了“我爱赵子龙”、“赵子龙是我心中的偶像”之类的赞慕之词。由此可知对《三国演义》热衷的程度甚至比中国人更深。
与三国史有关,特别是为《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国内各地的名胜古迹,都是国外旅游者的向往之地,日本、东南亚的游客尤然。即此也可见《三国演义》影响之无远勿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