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卓越团队-管理团队管理人(下)-产品问答第八篇

2019-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十八子杀

团队中的产品经理最近提了几个问题,趁此机会做一下分享。
这是团队管理的下篇,也是产品问答的第八篇,讲讲如何打造卓越团队。

问:现在开始管理产品团队,我想知道如何带领团队,如何带人。

上一篇讲了明确团队中每个人的定位,有了不错的成果后,我们需要进行下一步,建立团队规则
是不是有些熟悉,之前文章也讲过类似内容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有讲到构建团队沟通规则。这里要讲的团队规则,包含那一部分内容,且要拔高一层来讲更宏观的团队管理。
团队成员定位明确,并得到不错的效果。我们需要固化成果,实现更好效果。

个人定位到岗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团队人员扩充和更替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如果你不想每次人员变动,都对新的小伙伴重新定位。那就需要把对团队个人的定位,转化为团队的岗位定义。


我特别不建议,那种照抄式的岗位定义。每个团队的业务情况、所处阶段都不相同,别人梳理总结的并不一定就适合你。经过你深思熟虑、多次迭代的团队个人定位,里面也饱含了你对团队实际情况的考量。那才最适合归纳成团队岗位定义。
另外,团队的岗位定义也要保证一定的弹性。毕竟每个人的能力、特质都不相同,用在前一个人身上合适,在新人身上则要做出或增或减的调整。

岗位考核标准

建立了团队的岗位定义体系,还需要对每个岗位明确考核标准,有了标准才能客观评价每一个成员。
主流考核标准有:

对比两者,OKR 主要强调的是对于项目的推进,而 KPI 主要强调的是对人事的高效组织,前者要求的是如何更有效率的完成一个有野心的项目,而后者则强调的是如何保质保量的完成预定目标。OKR相对于KPI而言,不是一个考核工具,而是一个更具有指导性的工具,说白了,是一个PLAN-DO-REVIEW的cycle。他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核某个团队或者员工,而是时刻提醒每一个人当前的任务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OKR,每个团队有团队的OKR,无论级别高低,团队大小,都需要制订和服从OKR。这个OKR在每个季度结束之后要做一个评分。评分高低并不直接决定一个员工的晋升和待遇,而更多的是提醒员工,这个季度工作完成的怎么样,未完成的工作为什么没有完成,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KPI 理论上是必须严格按照 SMART 标准制订的,是否达到甚至达到比例多少(小于 100% 还是大于 100%)都是要能测量的。但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有些事情值得去做,但在做出来一部分之前无法测量因此无法制订目标,这时候就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KPI 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为了完成可测量的目标,有可能实际执行手段与该目标要达到的愿景正好相反。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希望用户更喜欢使用我们的产品,因为喜欢无法测量,所以把 PV 写进了 KPI 里面。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用户原本在一个页面上就能完成的事情分到几个页面上来完成,结果 PV 达到了 KPI 指定的目标,但用户其实更讨厌我们的产品了。大家如此应付 KPI 是因为 KPI 跟绩效考核挂钩。如果 KPI 达不到那就会影响奖金,所以就算违背公司利益,违背用户利益,也要把自己的 KPI 完成了,把部门的 KPI 完成了。
因此,个人更喜欢OKR,也推荐你去学习了解一下。

团队沟通规则

这部分内容,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里面详细说明过,这里只列一下概要,不再展开。


塑造团队文化

相对于团队规则这种硬性的规范,团队文化属于较软的规范。
硬性的规范决定了团队的下限,而软性的团队文化则决定了团队的上限。



团队文化也较为个性化,最终决定团队文化的主要因素是团队leader的特质和意愿。
团队文化可不是仅仅在墙上贴一堆标语(笑……),更不是找些时间大家一起聚个餐,唱个K,甚至牺牲休息时间去拓展中心(笑……)。如上做法都是偷懒的行为,真正的团队文化是需要你做出表率,带领团队逐渐养成的。
我会建议几个要点,但最终还是要你自己去琢磨和建立。

以上就是我在团队管理和人员管理上的个人建议。

引用:
1、《OKR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http://www.zhenrencai.cn/essay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