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马,跟想象中不一样
写在前面
上周日,我如约赴会,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场全马,年中自己立的Flag算是勉强达成,勉强是因为虽然完赛了,但跟自己心里预期用时还是差了一截。现在回想,抵达42.195KM 终点线的那一刻,心情好像并无异样,跟月初参加半马时冲线时并没有不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45405/ee1026b9194e6830.jpg)
心怀敬畏
11月初去常熟尚湖跑半马,我有记录自己以赛代练,希望能够从中体验能量胶和补水的策略,算是大考前的小测验,成绩还可以。但小测验终究不能跟大考相提并论,因为马圈都说半马虽是全马距离的一般,但两场半马相加并不等于全马。
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催生出敬畏之心,一场全马对我而言在此之前也是未曾触碰的未知世界。虽然整个夏天都在为了完成一场全马组着准备,但跟着训练计划只是自我反馈,而且比赛前拉过最长的距离也不过24KM(当天的目标是30KM,因为天气比预期的高,没能强撑突破)。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时要躬行,全马赛前准备、赛中补给相关的文章和短视频也看了不少,走上战场唯一能做的是关注自我,与自己的身体对话。全马,我摘掉了平时佩戴的手换和耳机,希望用所有感官拥抱全马的场域,用心感受自己第一场全马的神圣过程。
还是有点飘了
虽然心存敬畏,但冲出起跑线之后,并没有被充满荷尔蒙的空气冲昏头脑,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随着大部队向前冲,不断超越5:30、5:00、4:30的兔子,最终选择跟在4:00的队伍中。按照当时的体力,完全可以继续向前追,还是克制了一下,跟着跑出10公里后,感觉节奏一直在线,心里萌生了在冲线前超越4:00兔子,就能破四的念头。这跟自己预期4:00+安全完赛的目标比,飘了一大截。
马拉松圈子里流行的一句话:“马拉松跑到35公里,比赛才真正开始。” 因为前面35公里靠身体储备的糖原和赛道上的补给,我们可以稍微忍耐保持奔跑,但是过了35公里以后,身体已经负荷达到极限,要想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跑下去,就得动用意志力去咬牙坚持,这就是专业人士常说的撞墙。跟着4:00的兔子跑了半马的距离,虽然跟上次半马PB比稍慢几分钟,但是身体还相对轻松。
上次起泡的脚掌在18KM处就开始有了感觉,也正是感受到的些许变化,让我的中心右偏,接下来进补给站喝水的功夫被大部队拉开10s,家底的变化让我不能如之前一样加速追上,就这样渐渐被大部队甩掉。
跟想象中不一样
被4:00的大部队甩开后,没有了齐刷刷脚步声的氛围,我就跟着零散的人群继续前行,不时后方便有三五成群迈着齐整的步伐从我身边超过。随着不断前行,左脚和右腿的痛感愈发显著,没有外界的刺激,跑步过程反而更关注身体的变化,为了防止所谓的撞墙我一直再跟着自己身体感觉舒适的节奏前行。甚至过了30KM后,在每个补给站前后改成了不行,就这样越关注腿疼,速度越发慢了下来,赛后的成绩单一目了然,这跟前半程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除了节奏不一样,后半程想象中的撞墙和靠意志力咬牙坚持,好像也没有出现,可能还是自己没能够拼尽全力。
全马跑完,期待的种种体验和感悟似乎还没有袭来。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磨出水泡的左脚,走路时也逐渐失去踩着脚垫的感觉;髂肌束的疼痛逐渐消失,这让我向下去跑个5KM找回比赛时的感觉。
起跑时,人潮涌动,争先恐后向前冲,看起来是万马奔腾,但跑着跑着,优秀的人冲出重围,其他大部分的分散赛道各处,终究只是一个人的朝圣。
《全马,跟想象中不一样》
Wednesday 22/11/2023
简 书202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