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相遇】《1023/1500》
假如不曾与陈红军老师和刘晓林老师相遇,或许我对写作的认知还停留在粗浅的“写”这个维度上。
说起与两位老师的相识,缘于青年作家网。我很感谢在写作的红尘陌上,能与他们相遇在文字的海洋,他们就像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灯,指引着我朝正确的方向前行;又像良师益友,让我懂得了什么才叫真正的写作。
如果把刘晓林老师当作平易近人的大哥,那陈红军老师则更像一位德才兼备的严师。不管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的引导,还是“一针见血、亳不留情”指出缺点与不足的谆谆教诲,对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都值得我用心铭记,一生珍藏。
我喜欢刘晓林老师,因为在刘晓林老师的身上,让我感受到了轻松、愉悦与温暖,他总是用独特的智慧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又时常用赞许的语言鼓励着我、维护着我小小的自尊心,每天早上的阅读分享就是他传递给我的语言力量,“汲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刘老师告诉我:从身边最熟悉的人、事、景开始写起,先感动自己、然后才可以感动别人。
“感动”多么美好的字眼!他的话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难道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答案吗?我们常常感叹,文章不知从何下笔,其实素材无处不在呀!
刘老师还针对我与他聊天时个人的观点,着重指出了一点:“写文章切记不可天马行空。如写散文需要形散而神不散,每一篇都要突出一个主题、表达一种思想、抒发一种感情,语言要精炼,构思要精巧。”这就是刘老师对我传递的写作精髓,从而也让我对他的了解更深了一层,他真是一位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的老师呀!
陈红军老师,当我的笔写下他的名字时,我的脑海突然闪现出四个字:“名师出高徒”。我喜欢陈红军老师,喜欢他身上的严谨,喜欢他渊博的学识,更感激他在写作上对我无私的帮助。
相比刘晓林老师,可能我对陈老师更多的是敬仰与敬畏。是他用言传身教告诉我,对待文字要严谨,不能急于求成,要把每一篇文章都当作投稿一样对待,持一颗认真负责的心,更要倾注自己的热情;尤其是写完的文章要一句一句反复阅读、反复修正、而且要用书面语言去校核,要做到文章不厌百回改。
陈红军老师还着重指出:优秀的文章不仅仅是构思和选材好、别字、标点、语法都很讲究的。在写文章时,遣词、造句和标点符号都要用得恰如其份,如果用词不当,会完全让作者的思想表达南辕北辙。他说只有严谨才能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作家。
说起“南辕北辙”这个词,让我羞愧难当,这也是我此生最尴尬的事。记得那天陈老师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文案,我原本想表达的是: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有人追求物质层面的,而有人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无须相提并论,因为老师所追求的精神富足,这份格局与远见正是年轻人要崇尚的。可是却张冠李戴的用了‘患得患失’这个词,造成了一场天大的误会,也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我一直以为患得患失只是代表一种简单的心情,却没有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它真正的含意,是形容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天哪,这并不是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呀!紧接着陈老师采用引古论今的方法,向我阐述了滥用词语的危害性。听完老师说的话,我内心的自责更加重了。许是看穿了我内心的尴尬,最后陈老师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对我说:你尊重我为老师,我理应帮助你用词啊”!就这样老师用他的包容原谅了我犯下的错误。
感谢陈老师的鞭策,更感谢陈老师在无数个夜晚一字一句帮我校对文章,这份深情厚谊让我没齿难忘。
虽然陈老师和刘老师都是名副其实的作家,甚至拥有着很多头衔,但我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是文人的清高,而是谦逊、尊重、与平等。
感谢写作的路上有两位老师的陪伴与指引,更感谢相遇。
也愿未来的路上能与两位老师继续同行,让自己变成更优秀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