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读书设计

【第一性原理】

2017-05-23  本文已影响60人  被信任是一种幸福

转得到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前天我们聊了“概率权”这种思维模式,昨天又做了一个引申。

这个思维模式和人工智能的原理有相似的地方:尽量抛开存量,在每一个决策点上独立决策,这其实也符合经济学上讲的“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原理。

今天我们再做一个引申,帮助大家理解这套思维模式。

大家可能听说过“第一性原理”这个词,最近在创业市场很火。这个词早就有,最近火是因为伊隆·马斯克经常用这个词来解释他的创业思路。

有个投资人朋友跟我说,他现在一去硅谷谈项目,那些大佬投资人第一句话就问,你这个项目很好,可是它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我们先回到伊隆·马斯克,关于“第一性原理”,他是这么说的:

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正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就也去做。这样的结果是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听着有点晕,我举两个伊隆·马斯克自己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大家都知道马斯克的一个创业项目是做电动车特斯拉,但很多人觉得电动车不可能做成,因为电池成本上降不下来。当时大概是 600 美元/千瓦时,它过去就是这么贵,一项东西的改进和降价总是很慢的,所以它未来也不可能变得更便宜。

好,伊隆·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登场了。

他说我不管现在的电池有多贵,我就回到本质问一个问题,电池的硬成本是什么构成的?无论如何也减不下去的成本是什么?

无非就是铁、镍、铝这些金属,除了买这些金属的成本是绝对降不下去的,剩下来的成本都是人类协作过程中产生的,那就有优化的空间。

比如,在美国生产可能税费比较高,那就不要在美国生产了;可能是某个技术路线它比较昂贵,那随着它的大规模普及应用,这个价格就能降下来;可能是某种模块设计上本身出了问题,那就改变设计。

总之,回到物理学的角度看这个产品,他就是一些金属的组合,我们就有可能把电池的价格无限逼近这些金属本身的价格。

同样的思路,伊隆·马斯克的另一个创业项目是造火箭。

这事本来只有国家才有财力干,但是伊隆·马斯克说不对,我算了一笔账:一架火箭,它的原料成本只占火箭的总成本的2%,就算还有其他成本,那都可以优化。所以,他放话说,可以把现在火箭的制造成本,降低到只有现在的10%。

这两个例子你听起来可能还是有点虚。

其实“第一性原理”,就是让我们把目光从那些别人做的事上挪开,不管做什么选择,都以最根本的那个原则为参照点,不断用那个参照点为自己纠偏。

重要的不是“第一性原理”本身,而是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这和我们昨天讲的,不理会沉没成本,在每一个点上做独立决策的人工智能思维,是不是很像?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根本的原理和目标,那些其他参照点为什么会出问题呢?

因为我们人类文明是通过漫长的时间一点点积累出来的。在积累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是那些存量也有很多不合理、低效率、甚至是荒唐透顶的东西。如果不能随时回到根本,就很容易把经验变成负担。

举个例子,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时期,英国空军部队有一个规定,战斗机的皮革座椅要用骆驼的粪来擦洗保养。英国空军的后勤兵多年一直以来都这么干,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

后来有人就觉得奇怪,专门去做了调查。原来当年英军在沙漠地区作战的时候,需要骆驼运输,可驾驭骆驼的皮具是牛皮作的,那个味道骆驼闻着很不爽,赖着不走,没办法只好用骆驼粪擦牛皮具,盖住牛皮味。

结果,这条规定就一直被当作金科玉律沿袭了下来,等到骆驼变成了飞机还没变。

其实大家想想,在自己的行业里,有多少事都是因为习惯和偏见,因为既得利益者的坚持而保留下来的,从“第一性原理”来看,其实都可以一刀砍掉。

就拿我这次来说,把《罗辑思维》节目从全网分发变成只在「得到」里播出,从视频改成音频,很多人做各种分析,分析地五花八门。其实回到“第一性原理”来看,就是两条——

第一,一家做精品内容和知识服务的创业公司,只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服务,这有什么奇怪的?

第二,从视频改成音频,从一周一个长的,改成每天一个短的,这个改动也是为了更好地尊重用户的时间和他们的使用,这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大家替我们想想,我们做这个改版的决定,也是非常的艰难。为什么?

因为会遇到很多的阻力。首先公司内部的协作方式要改,很多做惯了某件事的同事,要重新学习新的业务;外部的合作伙伴也要调整和重新谈判;还有习惯我们原来节目的观众会有一些怨气和不习惯。

如果我们顾忌这些因素,也就是伊隆·马斯克说的那种“比较思维”,那任何变革都不要想了。

我们为什么要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

因为这是一个技术疯狂迭代、迅速爆发的时代。好处是,我们有机会打破原来的习惯和偏见,重新规划一件事,因为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让这件事还原到自己的本质。坏处是,选择太多,可能性太多,我们就像是从陆地来到了海洋,不确定性太大。

所以,找到一个目标,找到一个航标灯,就尤为重要。所有的合作者在心里记住那个唯一的目标,随时纠偏,随时质疑习惯和偏见,随时去除冗余,才能够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把握住自己。

我以前听吴伯凡老师讲过一个道理,在农村看到别人开拖拉机觉得很神气很简单,但结果自己开的时候,根本开不直,歪歪扭扭的。

后来他请教那些老司机,人家就告诉他,你时刻盯着自己的手,你当然就开不直了。想要开直很简单,盯住远方的一棵树,你就奔着这棵树开,不要想手的事儿,自然就直了。

对啊,我们现在开车的人都知道,老司机开车不会盯着自己的手,盯住前方自然就直了。在这个故事里,手就是“比较思维”,远方的那棵树就是“第一性原理”。

这“第一性原理”其实没有那么高大上,不仅仅是创业的事儿。伊隆·马斯克这样的创业者可以用,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

比如,我是来看电影找乐子的,这是我做这件事的“第一性原理”。

所以如果看到烂片,我起身就走,不跟电影票钱较劲。

再比如,我到一家公司是来长本事,让自己将来在职场上变得更值钱的,这是我上班的“第一性原理”。

所以,拍老板马屁,跟同事勾心斗角这事儿,能省就省。

再比如,我是一个足球运动员,我在场上踢的每一脚球,每一次奔跑,都是为了让自己在整个球市上更有价值,在足球运动史上建立自己的地位,这是我的“第一性原理”。

所以,搞好跟教练和其他球员的关系,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不是让别人夸我是一个好人。

这两天我们反复提到的老喻,他在一篇文章里说他发现了一条极简的公式,按照这条公式,任何人都可以不靠智商、背景和运气,找到一种广泛可行的解决方案。

听着像吹牛,但是按照我的人生阅历,这个公式确实很有道理,这个公式是:

你的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²

所谓“核心算法”,就是你的“第一性原理”。

就是你始终揪住它不放松的东西,做任何事都是使用这个“核心算法”,在任何选择关头,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都用这个原理做决策。

所谓“大量重复的动作”,就是一旦启动开始重复地做,笨笨地坚持往下做。每多做一次,就会比其他人积累更大的优势,而且这个优势是指数级积累的。

比如谷歌公司做的街景地图。

它的“核心算法”很简单,就是要把人类所有城市的地图数字化,开着带有摄像头的车,在各个城市里转。这个工程一启动,非常慢,工程量很大,做法也很笨,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其他公司就望尘莫及。

再比如说,我有次去雅昌印刷参观,了解到他们派了一个4人小组,把西藏布达拉宫所有的壁画,用最高清晰度的摄影机一幅一幅地拍摄了一遍。

整个工程持续四五年,但是一旦做成,全世界想用布达拉宫的壁画艺术品,只能到雅昌去买版权,不大可能再重新拍摄一遍了。一件很笨的事,从最终的结果看很聪明。

再比如说我们自己,“核心算法”就是提供新技术条件下的知识服务,把此前的人类知识用新技术和新载体再生产、呈现一次。虽然我们现在做得还很少,水平也有待提高,但是只要起步慢慢去做,长期积累起来的优势,就非常可观。

其实这个公式也不是什么发明,巴菲特就说过一句话:“投资就是滚雪球。”

投资就像是一个人站在山顶滚雪球,只要有足够长的坡,和足够湿的雪,一个小雪球顺坡而下,就能越滚越大。

对照刚才的公式,“坡”就是核心算法,“湿雪”就是大量可重复的动作,“滚雪球”就是有效的、可重复的、可持续的强化学习。

连续三天,我们给大家讲的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就是我们这些笨笨的,但是不怕苦不怕累、有梦想的人,在这个时代的生存之道。

请大家记住三个词:

概率权

过往不恋

第一性原理

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说了同一个道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