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是成长

好父母都有从天而降的本事

2016-12-21  本文已影响10人  Lily园上草_02
好父母都有从天而降的本事

雾霾爆表,周一下午五点多,市教育局发紧急通告要求全市中小学停课两天。我向家长群发消息不到一个小时,班里仅剩下四个家离得较远的周托孩子了。

此时小涵妈妈打来电话,很着急地问,今晚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接走?我说最晚明早接也行,宿舍有老师值班。

她又问,宿舍里今晚不走的孩子多吗?我说暂时还不能确定,不过放心,晚上有老师值班,不会让孩子一个人呆着。

她犹豫了几秒钟说,说那我还是去接吧,不过我们这边高速封路了,从桥下走很慢,到学校估计都得十点了。我说行,等你。

因为提前在心里预设了小涵妈妈到来的时间,所以当她刚过八点便打电话说自己已经到学校门口时,我很是诧异。

这提前两个小时的速度,她是怎么做到的,难道安了一双天使的翅膀?

好父母都有从天而降的本事

其实也见怪不怪,这些年,我见过太多拥有这种超能力的家长了:

孩子作业忘拿了,火速送来送。

孩子校服穿得不对,火速送来换上。

孩子不小心受伤了,火速赶来带去检查。

孩子不小心撞到别人让别人受伤了,火速赶来协助处理。

……

这支永远火速赶来的中老年(有时是爷爷奶奶送)队伍,领出去绝对可以直接PK《激情与速度8》了。

曾经无意中听一位小姑娘不无炫耀地说:我老爸从不会说话不算话,我拜托他的事,他总能想尽办法按时完成。

她口中所谓的按时完成无非是“老爸你半个小时内把水彩笔给我送来”之类的事,而他老爸确实如她所说,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也许你会认为这丫头一定是个被宠坏的小公主,事实上小姑娘自信阳光,善良有礼貌,学习成绩与专业特长也都是杠杠滴。

许多教育专家总是提倡多给孩子一些 “挫折教育”,有些家长会歪解,以为拒绝和冷漠对待便是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其实大错。童年,在孩子们不太成熟的认知体系中,爸妈爱我才会宠我,满足我,而他们爱我,一定是因为我是好孩子。

爸妈爱我,这个世界便是爱我的。

孩子的自信与安全感从何而来,不过如此。

好父母都有从天而降的本事

说一个龟速妈妈的故事。

那是个前年夏天的一个夜班。九点多钟的时候,一名六年级孩子捂着肚子来到值班室,说不舒服,我们赶快招呼校医来看,校医看后觉得可能是急性肠胃炎,建议联系家长接去医院检查,于是我给她妈妈拨了第一个电话。

电话里她妈妈轻描淡写地说:哦,这孩子从小肠胃不好,你们给她吃点消炎药吧,太晚了,我们家又离得远。

我们无奈,跟校医一商量,那就先吃点普通药观察观察再说吧。

没想到药进肚子没两分钟,孩子直接跑厕所吐了,把吃进去的药也全吐了出来。脸上表情更痛苦了。

于是我二次打通了她妈妈的电话,她有些心不在焉,甚至还有点烦躁:哎呀我走不开呀,太远了呀。要不你们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吧,回头我把钱打给你们。

我强压着怒火反复跟她强调即使我们带孩子去医院您也必须赶来一趟,通话过程中,我隐约听到电话里传来哗啦哗啦疑似搓麻将的声音。

最后她妈妈说:好吧好吧,我找其他人去接孩子。

挂了电话我问孩子:你妈妈晚上一般忙什么工作?

孩子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妈妈不上班,她晚上一般都是打麻将。

原来我没有听错,想问,是你亲妈吗?忍住没问。

最后赶来的是她爸爸公司的一个男员工。看来她妈妈确实走不开,怕三缺一。

好父母都有从天而降的本事

像这种极品父母倒不常见,但每次遇到,就心疼一次。

或许触景生情,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回忆里,年少的我不管离家还是归家,永远是一个人背个包徒步走上半个多小时的乡间小路去搭长途车,没人接,也没人送。

有一次回家睡过了站,重新返回下车时,夜幕将四合,一路上瘦小的我既想唱歌壮胆,又怕歌声招来坏人,只好默默地加快步伐赶路,不敢一丝耽搁。

那种孤独和恐惧感,如今想来还心有余悸。

爸妈不忙,但他们说这是在培养我的独立自主能力。

倒真的很早就独立了,但伴随着独立一起滋生的,还有孤独和不安,还有自卑与怨愤,这些东西像底色一样深深浅浅地涂抹在我生命的画板上,此后无论我如何粉饰与修改,内心深处总是不太满意,永远觉得天不够蓝,云不够白,花草树木也没有别人画板上的好看。

童年有多重要,很重要!

      孩子可以依赖你,很重要!孩子可以等到你,很重要!

好父母都有从天而降的本事

当然,并非我们真的要修炼成仙,随时替孩子搞定一切。相反,让孩子学会“等待”这门功课,拥有自我延迟满足的能力也很重要。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说白了就是要自律。

明知道作业没完成,就是控制不住想看课外书;明知道吃垃圾食品会伤害身体,还是偷偷去买去吃;明知道爸妈工作忙得走不开,但还是任性埋怨不依不饶。

这是永远对孩子即时满足的后遗症,也不可取。

又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又要及时出现在孩子身边,这话说得似乎自相矛盾了,但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拿捏有度,多一分是溺爱,少一分可能是伤害。

好在小学生不是幼儿时期,他们更能体谅和理解父母,如果你工作忙,晚来一会儿,没关系,我等你好了。

但是不要总是让孩子等到花儿都谢了。

更加不要让孩子等不到你。

其实,你从天而降也好,你徒步奔跑也好,只要让孩子知道:宝贝,老爹在接你的路上,别着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