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写日记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抒写情怀🍸

亲,你喜欢的博物馆是什么模样的?

2018-07-06  本文已影响725人  阿蓬阿霞

2018年7月6日,星期五,天气晴

中国国家博物馆雄伟壮观,照片只是其中一角
亲,不妨先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参观过哪些博物馆呢?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博物馆又是哪些呢?

在都市旅游线路中,参观博物馆是大家都会选择的一个有意义的点。而且都会安排半天以上的时间去观看,因为博物馆一般都场面宏大、内容浩瀚,至少要一天半天才能饱眼福、知大概。

回想自己看过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的建在大中城市,有的建在乡村,无论是国家的还是私有的。他们的相同之处极为相似,而不同之处又截然不同。相同之处并不是它们的特征,而不同之处才是各个博物馆吸引人去参观、去流连、去消费、去了还想再去的地方。

那样的博物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或者说什么样的博物馆才是人们愿意去,去之后还能留下深刻印象、受到教育,达到博物馆建设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先来简要的回顾一下博物馆从兴起到兴盛经历的漫漫长河中的点滴故事。

有一种说法:“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中国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

”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中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

学者黄摩崖认定,按照西方的标准,中国最早的孔庙也是最早的博物馆。

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公元前三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城成立了一所庞大的博物院,以研究学术学识为重心,设立图书馆,并收藏珍贵文物。

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间美国各地大兴博物馆事业,亚洲国家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亦新兴博物馆事业。

二十世纪初叶迄今,现代博物馆管理的方法与观念日趋进步,由静态进入动态,视听设备及新科技皆被应用到新的陈列设计与管理上。

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于1936年6月6日动工建设,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第一座也是当时唯一一座仿照欧美第一流博物馆建馆的现代综合性大型博物馆。

什么样的博物馆是最受人喜欢的呢?

关于图书馆,我记得一句很好的宣传语是这样说的——图书馆的样子就是天堂的样子。任何人看完这句话,对图书馆就不用再用其他的语言去描述了,因为任何赞誉都是多余。

套用这句话,愚以为“博物馆的样子就是天堂的样子”!

我们为什么爱去博物馆呢?普通人参观博物馆,一般都是把展品当做一种客体来看,作为观者,很难成为一个完全的主体,成为一个和博物馆内容无关的人。这样的参观,因为参观者对产品没有休戚与共的感情,不带感情的参观,自然也就收不到最佳的感受和教育了。

看见一条信息说,美国媒体讨论的要怎样把博物馆造得更加好玩、互动性更强。我看见这句话时心里感觉到一阵莫名的激动。

传统观念的博物馆,应该是建设得中规中矩,高大上的,怎么会像景区一样要思考要好玩,还要有互动性?

继而一想,这是对的呀,我们到博物馆去,看着橱窗里那些不说话的宝贝物品,我们知道它是真品,也知道它价值连城,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只能运用自己储存的知识去认识它,去了解和解读。但是,它在橱窗里,观者在橱窗外,遥遥相看,默默无语,很难达到一个相互呼应,更难谈得上相互沟通交流,那么好玩有趣就更谈不上了。这样的博物馆,只有非常理性、知识丰富的人才会去看,才会去看得懂,看得上瘾,而对于一般的普通人,特别是对于儿童,他们更期待那些物品能和他们对话,甚至那些物品能让他们用手去摸一摸。这样的博物馆才是他们喜欢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功能里有教育教化的功能,要发挥好这个功能,确实,在建造博物馆的初期,就要考虑到它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有资料表明,线路博物馆的旅游产品设计中,博物馆的参与性、娱乐性项目是使游客提高对文物兴趣和“体验”文化的手段,是把文化主题通过创意性设计与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结合。

当然,如果舍本逐末地单纯开发一些和博物馆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娱乐项目,结果会适得其反,很快陷入同质化竞争。

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己独有的美丽之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说明博物馆不能都完全雷同,都一个模子。当它失去独特性时,就失去了生命力。

愿天下的每一个博物馆都建得跟天堂一样美好!

亲,你喜欢的博物馆是什么模样的? 亲,你喜欢的博物馆是什么模样的? 亲,你喜欢的博物馆是什么模样的? 亲,你喜欢的博物馆是什么模样的? 亲,你喜欢的博物馆是什么模样的? 亲,你喜欢的博物馆是什么模样的? 亲,你喜欢的博物馆是什么模样的? 亲,你喜欢的博物馆是什么模样的? 亲,你喜欢的博物馆是什么模样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