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资源意味着什么?

2017-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符号_70d6

人们追逐“优质教育资源”无非就是为了自己心目中“良性循环”的人生。

首先,以大学为例,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所谓的优质核心资源就是人脉,就是圈子,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毕业N年后的同学会往往都是你不成功也能大概率获得成功资源的“优质资源”

但我们同时必须看到,这个阶段“出色”的人才,要么是能够继续延续“研究型”学习的人才,要么就是“社交型”拓展人脉的人才,但是这个圈子,需要一张门票——高考分数。(很多哈美哈英教育的家长以为“国外的名校足够公平,至少考验孩子的素质教育”,我觉得这句话的后半句可能有点道理,但是前半句体现了一种“幼稚”的心态,因为“公平”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尤其是在优秀的层次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往往只出现在“底线”这个层次上,所以,其实中国的高考,在“公平”这个相对的概念里,支撑了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公平)

其次,以中学为例,精准考试资源和优秀的应考教师资源,往往指代了这一阶段的“优质”这个评价标准

例如:都说某某区的考试卷往往对“高考”“升学考试”的主脉络把握最准,能够相对轻松或者更加精准的瞄准“升学”这一目标进行教学和训练,甚至“传说”某些教师优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能把“考试”差生迅速转化为“应试”高手。

虽然教育部频频出台政策强调“公平化”教学资源或者教学资源的“公平性”,但是只要一天“成绩”这个评价指标不变,那么一天“应试”这个教学行为就不会发生本质变化,那些不纳入考试的学科就绝对没人重视,重视的人因为重视就必然受损失,因为人的训练和成绩结果的正相关作用是很明显的。

(我们不得不在这里使用“教学资源”,而非“教育资源”这个词,大家应该懂的,目前的体制内的学校发展目标和考核目标就是“考试”结果论,而只要是“考试”结果论,那么实际的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重教学而轻教育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还有,如果把眼光放到小学的话,优质的教育资源似乎有些回归了本质,那些心力投入育人的老师们会被当作“优质资源”,因为重视育人的老师才能够最大化的保证孩子培养足够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视野,然而,这样的老师依然会面临“教”和“用”之间的问题。笔者不止一次听到关于某些注重学生素质的小学的6年纪毕业生在某些注重“升学率”的初中校不受欢迎!

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如果再把眼光往前放,那就是关于“起跑线”的话题,但是我看到的是“矛盾”甚至是“虚伪”,无数的家长朋友圈转发的是“起跑线”鸡汤,而行动上坚决投入各种“兴趣班”,甚至晒兴趣班和作品逐渐成为“家长朋友圈”风潮,无可厚非,但是仔细想想这个阶段的“教学”到底有什么意义?作品日记有什么意义?如何把这些“出类拔萃”的教学成果转化为真正的“优质资源”,这不仅仅是考验做父母的智慧,而孩子的成长“耐受力”也伴随着“起跑线”教育而奠定

可以看得出来,“优质资源”无非就是提高获得下一个人生阶段“优质资源”的概率咯

起跑线是为了更好的小学;

更好的小学为了精准的考试名校;

优质的考试名校意味着更好的人脉,人脉意味着“功利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为这个世界最终都会用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和“成就”来评价。

虽然没什么不好,但总觉得缺点什么。

中国人应该是全世界最为“务实”的,“学以致用”和“物尽其用”往往是中国人“投资”和“投入”时最最基本的心态!

但是“投资”短视是在家长们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因为短视,所以家长们特别容易焦虑,因为焦虑就特别容易不停地修改自己目标和方法,从而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判断和行为,而使孩子不得不配合家长的短视行为不停的做修正和调整,甚至是“自我否定”!

而绝大多数教育问题,都出自家长们的“短视行为”!

所以,这样看来,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家教,是父母放下“短视”,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从心底相信自家孩子,他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生长出属于自己的枝叶,只要父母不要拿着剪刀按照自己的短视目标修剪它,孩子便会给你一个更大的惊喜,自主自觉地过他精彩的人生。

但是能够兼顾方方面面的“教育投入”何等之难,一个稳定的、坚定的、坚持的“原则性”的投入基准在每个家庭的实施过程中,都很难做到....

等将来有机会专门开题讨论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