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和东坡尖叉韵诗

2023-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南乡游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文/南乡游

其一

流岚出岭云纤纤,天鼓无常势转严。

热浪欲藏行若火,氛氲高洒落如盐。

常追江际日平海,又晚归星月挂檐。

纵有夏风扬兴雨,九州青汉入眉尖。

其二

枯枝乱影听孤鸦,月落残林照破车。

落魄自嘲泥路草,失魂难解去时花。

曾经义气天涯处,顷刻悲情醉客家。

落叶不知终化土,难寻知己唱音叉。


苏轼的尖叉诗

熙宁七年(1074年)十一月,苏轼赴密州知州。时值寒冬,下了一场大雪,便作了《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诗。这两首诗前一首韵押“十四盐”,属窄韵;后一首韵押“六麻韵”,却用了“叉”这样的险字。后人佩服苏轼能在险韵中信步游行,便纷纷起来仿效,在咏雪的七律中依样用上“尖”、“叉”的韵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尖叉诗”。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其一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其二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