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商学院年度品牌营散文简友广场

公文用典81|大势篇:经济维度(7)

2023-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四维君
公文用典的“大势篇”:顺应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大势,切入宏观场景,以典说“势”,体现典故经世致用的价值。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样五个维度。

13. 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

【范文】

推动经济增长,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在过去的一年,江苏的生产总值达到11.64万亿元,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为稳定全国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定星盘的作用。(选自2022年7月25日今日镇江署名文章《栉风沐雨不忘“江”来路,砥砺奋进“苏”写新篇章》)

【典故出处】

语出唐朝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并受夔龙荐,齐陈晁董词。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长达万余字的经邦济世策论,成为实现国家安定太平的基石。

【典故解读】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是一首五言排律,“微之”是元稹的字。元稹任监察御史期间,因秉公执法触犯权贵利益,仕途受挫被贬,当时任翰林学士的白居易,直言上疏,但是未被采纳,于是写下这首五言长诗,为元稹鸣不平。

所引诗句中的“夔龙”相传为舜的两名大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晁董”是晁错和董仲舒的并称,二人是西汉时期以策论治道见长的大臣,后世称“晁董之才”。

诗句中“经济”一词是“经世济民”的意思,不同于现代的经济;“三策”是指举人应试的三道试策题,这里也可以借指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这句典故,如果用于经济建设和发展时,可以用来表达政府或者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目标,也就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稳定社会、安定人民、维护国家安全,最终实现太平盛世。

【范文赏析】

今日镇江这篇署名文章的主题是聚焦江苏经济发展目标,号召江苏人民把握时代发展机遇,踔厉奋发,走好每一步,谱写江苏发展的新篇章。文中引用典故“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更加凸显了江苏经济发展在稳定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的压舱石、定星盘作用。

14.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范文】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自觉规划、自主建设的过程。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有人认为物质文明建设好了,精神文明自然就有了,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例如,有人就引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来佐证上述观点。其实,“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道出的是“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人们无暇顾及礼节荣辱,有了“仓廪实衣食足”就会有“知礼节知荣辱”的要求;并不意味着仓廪实必然知礼节,衣食足必然知荣辱。社会上存在的炫富、“土豪”等现象就是例证。(选自2016年3月21日光明日报署名文章《缩小两个差距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典故出处】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国家粮仓充足了,百姓才懂得遵守礼仪,百姓丰衣足食了,才能分辨荣辱懂得羞耻。

【典故解读】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典故,最早出自春秋时期管仲《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和晏婴合传。

司马迁写管仲时,引用了管仲著述中的这段话,揭示了管仲治理内政“取信于民”的指导思想。这段话中的“六亲”众说不一,现在可泛指亲属;“四维”是指礼义廉耻。

管子的这段论述在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一观点后,接着指出,只有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如果礼义廉耻得不到推行,那么国家就不复存在;国家颁布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句典故,常用于社会治理和经济建设中,表达国家要重视粮食安全和民生问题,采取措施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范文赏析】

光明日报这篇署名文章的主题是缩小差距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文中引用典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为了批驳错误观点,更好地阐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基础,但是并不意味着仓廪实必然知礼节,衣食足必然知荣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