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学典故)

2019-07-13  本文已影响5人  诡语娜娜
图片来源于网络

1、白衣苍狗

也说“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出自杜甫的《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衣,一会儿像苍狗。

2、班马

即离群之马。送别诗中多用班马抒发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抱璞

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璞玉给厉王,玉工说:“石也。”厉王以和为诳,断其左足。武王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文王即为,卞和抱璞哭泣于楚山之下,泪尽继之以血。文王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后因以“抱璞”喻怀才不遇。

4、抱柱

相传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诺言,抱住桥柱,不肯离去,淹死在水里。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如李白的《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5、问鼎

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问鼎”是指图谋夺取政权,或泛指觊觎侵占别国,也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

6、杜康

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曹操的《短歌行》中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7、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比喻为国忘家。

8、房谋杜断

指唐太宗的两个得力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能断大事,两人默契配合,共同辅佐唐太宗,传为美谈。后人以“房谋杜断”喻指同心协力,配合默契,同掌朝政,谋划国家大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