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248):红六军团,从长征探路先遣队到抗日劲旅三五九旅
【读毛年谱(248)】1941年,毛泽东48岁。
1941年10月,为阻止何文鼎师南下,党中央抽调王震旅及留守兵团部队(三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归王震、贺晋年指挥,阻止何师南下,一二〇师驻佳县之五团亦归王震指挥。
在王震部队的震慑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交涉下,何文鼎部队最终没有来安边。毛泽东总结经验时说,这一方面归功于交涉,另一方面,八路军“已切断何师到安边通路,这是彼方决定何师缓调的主因”。
今天说说王震的三五九旅。
这首歌,相信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
“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呀,鲜花送模范。”
三五九旅的大名,也随着这首代代传唱的歌曲,走过岁月,融入历史。
三五九旅这支部队,是什么来历呢?
这要从红六军团说起。
红六军团,长征探路先遣队
红六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是1933年6月由湘赣苏区的红八军,湘鄂赣苏区的红十六军,湘鄂赣苏区的红十八军合编而成的。起初,这三个军改编为红16师、红17师、红18师,只是一起行动,并没有用红六军团的番号。直至1934年7月,才正式启用红六军团番号。
1934年4月下旬,广昌、筠门岭、建宁、龙冈等相继失守后,中央苏区南北门户洞开。党中央决定将主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并由红七军团作为抗日先遣队北上“调敌”,派红六军团西征“探路”。
7月23日,红六军团接到训令,命令其离开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进行游击战争,创立新的苏维埃区域,并规定了西征的路线和行动计划。训令还确定军团领导成员,由任弼时任中央代表,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军团政治委员,李达任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任军团政治部主任。
8月7日,红六军团第十七、十八师和红军学校共9700余人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率领下,告别湘赣革命根据地,从江西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踏上了西征的路途。
红军先后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于8月11日中午到达湖南桂东县以南的寨前圩,当晚摧毁寨前圩至沙田间由当地民团把守的20余座碉堡。8月12日上午,在寨前圩的河滩上,红六军团召开了连以上干部西征誓师大会,庆祝突围成功。
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纪念广场:
随后,红六军团经资兴、郴县、桂阳、新田等县,23日到达湘西南零陵东北地区,再经嘉禾县进入广西北部,9月11日进入湘南城步县境。9月19日进入贵州省锦屏县境,22日渡过清水江。
10月7日,由于敌情不明,红六军团在石阡甘溪陷入湘、桂、黔敌军24个团的包围。红军与桂军廖磊第十九师发生遭遇战,经过广大指战员的浴血奋战,军团主力在任弼时、王震的率领下向石阡、镇远边境转移。
突围途中,红六军团第五十二团400多人为掩护主力转移,把敌军引向困牛山,最后留下阻击追敌的100多名红军战士,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战斗到最后,红军战士宁死不伤群众、宁死不做俘虏,毅然集体跳崖,全部壮烈牺牲,红十八师师长龙云被俘,后在长沙英勇就义。
10月24日,突出重围的红六军团主力终于到达黔东印江县木黄,与前来接应的由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胜利会师。10月26日,两军进至四川酉阳县的南腰界,召开了庆祝两军会师大会。之后,红三军经中央批准恢复红二军团番号,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的行动。
10月28日,红二、红六军团撤离黔东,向湘西转移。11月发起湘西攻势,至1935年1月,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红六军团及时向党中央和军委报告了沿途的地形、民情、气候、物产等,为中央红军转移提供重要情报,为中央红军的突围转移提供了有利的群众基础。红六军团后来被萧克将军称为“中央红军长征侦察、探路先遣队”。
抗日劲旅,血战上下细腰涧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6军团和红军第32军、红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
陈伯钧任旅长、王震任副旅长,下辖由红6军团编成的第717团、由红军第32军等部编成的第718团,共5000余人。刘转连、文年生分任团长。除第718团留守延安外,其余全部于9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1937年4月,王震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
1938年1月,平山独立团改编为新的第718团,崞县独立团列入第三五九旅序列改编为第719团。部队整编后王震任旅长。
三五九旅抗日战斗的代表作是上下细腰涧战斗,歼敌1000多人,是在反包围中打的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1939年5月,日本华东方面军第一军制定扫荡五台山地区的计划。这一计划被称为“五台作战”十号作战计划。当时在五台山地区,驻有我晋察冀边区的党政军机关,在这里驻防的则是王震三五九旅。
日军派出第一零九师团和独立混成旅第三旅共5000多人,在一个飞行团的配合下,兵分五路向五台山地区发起扫荡。各路部队分别在8日、9日、10日向五台山地区开进。
当时晋察冀司令部刚刚从石咀搬到100多公里外的河北省唐县的大张合村。三五九旅各部正分散驻扎在四个地方休整:旅部和直属部队在繁峙县的神堂堡,717团在豆村镇的闫家寨,718团在灵丘县的上寨,719团在广灵县的南村。
旅长王震正前往晋察冀军区开会。走在前往军区的路上,王震接到敌情,立即转回旅部指挥反扫荡战斗。
日军来势汹汹,首先切断各个出山的路口,企图把三五九旅和晋察冀边区各机关困死在五台山,然后围而歼之。
战斗第一阶段,我717团被敌人两部围攻,借助地形优势逃出生天。
5月9日,日军五路中的一路,久世部直扑豆村镇717团。717团的警戒部队已经跟日军接上了火。717团团长刘转连得知敌情,一边向旅部和晋察冀军区报告,一边下令全团准备战斗。
5月10日,日军五路中的一路,佐佐木部横冲直撞杀到了石咀,石咀的晋察冀司令部早已搬到了河北境内。日军扑了个空。
另一路日军加纳大队在夜色的掩护下,直奔神堂堡三五九旅的旅部,不远处的龙泉关则是我晋察冀边区党政机关的驻地。
王震命令骑兵大队对日军进行阻击和袭扰,同时下令教导营在神堂堡构筑工事,阻挡日军进攻,保护晋察冀边区机关。又令717团前往龙泉关阻击佐佐木部,保卫晋察冀边区机关,命令718团前往神堂堡,阻击加纳大队。
717团在团长刘转连的带领下,向龙泉关方向行进,部队来到卢家庄村附近的时候,先头的一个连刚进入一个叫做铜钱沟的山沟,就跟日军佐佐木部遭遇,日军企图把我先头连队拦腰冲断。
717团正在努力突围之际,加纳大队也向717团冲了过来。717团两面受敌,还处在深沟,日军飞机也飞到717团上空进行轰炸。
幸运的是,在老百姓的帮助下,717团找到一条地图上没有标注的小道,从铜钱沟安全撤出。但唯一的电台损坏了,失去了跟旅部的联系。
第二阶段,敌加纳大队被718团围攻,趁夜逃窜。
12日凌晨,夹击717团的两股日军在铜钱沟会合,发现717团早已人间蒸发。两路日军各自按原路返回,加纳部返回口泉村方向。
王震旅长发现加纳部离其它日军距离较远,下令718团火速赶赴口泉村堵截这股日军。
加纳部日军在向口泉村运动的过程中,行进至娘子城时,首先遇到旅教导营和骑兵大队的拦截。发现被我军包围后,日军向青羊口方向发动攻击,企图打开一个缺口,向神堂堡突围。
经过激烈战斗,加纳部日军被718团逼到青羊口的沟底,围困起来。
此时已是夜晚,山沟里一片漆黑,难辨敌我,混战良久。
等到看清战场情况的时候,才发现沟底只留下少数掩护的日军,敌人的主力居然趁乱逃走了。
第三阶段,加纳部在上下细腰涧被717团和718团夹攻。
717团自从损坏了电台,就失去了跟旅部的联系,后来在向导的帮助下,他们开始向神堂堡进发。
5月13日凌晨,团长刘转连带领警卫连正在快速行军,突然发现了加纳大队,整个大队的日军都驻扎在山沟里。
这条山沟就是著名的上下细腰涧。这条山涧是两列大山中间的一条峡谷,两面山高路险,带着辎重的日军只能选择在山沟里行进。他们原本以为在山沟行军,行踪不易被发现,没想到遇上了刘转连团长。
刘转连身边现在只有一个警卫连。他当机立断,带领警卫连向细腰涧里的日军发起冲锋。同时派人召集其他部队。
刘转连之所以敢于带领一个连的兵力向日军发起冲锋,是因为警卫连装备是全团最好的连队,全连有10挺机枪,一起向日军扫射,打得日军一片片倒地。
就在这时,附近的部队和王震带的大队人马也赶到了细腰涧。717、718两个团一起把日军围起来。
15日拂晓,王震下令对加纳部日军发起总攻。717团从北向南攻击,718团和教导营、骑兵大队从南向北进攻。在我优势兵力的夹击下,加纳大队的日军很快被全歼。战后打扫战场,歼敌1000多人,还抓了11个日军俘虏。
日军原本是来扫荡的,没想到被八路军反包围,一个大队被成建制歼灭,这么漂亮的歼灭战,在八路军战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