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最近这段时间,总是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或者称之为胡思乱想)。每天忙于一些琐碎的日常事务,等到可以闲下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今天是周末,没有太多事,于是想着把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
我有一个习惯,当自己的思路很混乱的时候,我会从让我感到心烦的第一个想法开始反思自己的烦恼的原因。
它大多数时候,可能是因为一些突发状况打乱了你的计划和安排,让你无法按照预想的目标去完成任务。
比如:你原本打算,晚上吃完饭跟家人打个电话聊聊近况,但因为上级的一个电话不得不去外面应酬。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心烦,因为人的本能就是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
再比如,你原本计划今年努力学习,考取执业资格证书,但因为工作太忙,下班后身心疲惫,你实在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备考。可周围的人一个个都拿到了这个证书,这让你倍感压力,因此心烦意乱,十分焦躁。
我们的情绪总是很容易被外界左右,尤其是当我们发现未来总是无法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自己设立的目标总是无法完成的时候。
这段时间在看“我们与恶的距离”,一部2019年的高分台剧。讲的是在一起精神病患随机S人事件之后,受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辩护律师及其家属、一般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属、公共媒体以及精神病院面对伤痕、重建生活的故事。
吴慷仁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律师,他愿意帮助弱势群体,因为他有一段非常心酸的童年经历。他在三岁的时候就被扔到孤儿院,要不是因为拉肚子错过了去打群架的车,他可能像孤儿院的两个哥哥一样,要么牢底坐穿,要么直接去了天堂。因为尝尽了人情冷暖,他知道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到底有多无助。而有些公共媒体,为了流量和收视率,毫无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这也是该剧进行的深刻反思。
并没有谁天生就是天使,所谓的天使不过是一群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他们不愿意看到有些人无辜受伤害,他们总是对别人的遭遇能够感同身受,所以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就希望能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位天使和恶魔,好的教育就是激发人们的善意,让天使出来恶魔休息。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不断学会换位思考,让自己的感受力更丰富。当我们能够感受到别人的痛苦,自然就不会作恶和麻木,我们离恶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8513/d39cebdaea914ad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