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染色的趣味知识
19世纪上半叶,欧洲人注意到中国的绿色棉布植物颜色非常漂亮,不褪色。老外自己没有这样技术,他们还非常善于用科学的方式发现和分析,这是我们古代欠缺的东西。
法国一个化学家拿到一块织物做了分析,发现它和欧洲的绿色染料完全不一样,不是蓝黄二色混合形成的绿色,因而推测是一种天然植物制作的燃料。这位化学家通过当时在广州的美国领事和鸦片商人搞到了一些这些绿色染料,又做了分析,结果一致。这个分析在法国和英国引起轰动,因为当时欧洲还没有这么好的绿色燃料。两国都委托在华的外国人——动用所有资源——寻找这种制作这种燃料的植物,法国化学家把样品也寄回了中国。
一位在华植物猎人在杭州注意到了一种染色植物,和当地农民交谈后确认,它确实就是欧洲人称为“中国绿”燃料的植物——鼠李。不过要制作这种绿色,需要同时使用野生的鼠李和人工种植的鼠李。
之后,在上海的两位传教士和这位植物猎人发现,从山东、江浙到湖南都有种植这种染色植物。而绿色颜料生产地集中在嘉兴,而且嘉兴的绿色品质最好。
他们还了解到,这种绿色以前是画家用来画画的,在19世纪初年人们才发现可以用来染织物。
欧洲当时染绿色要加砷,剧毒。因为当时化学的发展,很快自然染色就淡出了。不知道我国现在江浙一带是否还有人用鼠李染绿?是否还有人记得这样冷僻的但是却让欧洲人如此着魔的染色知识。
这种大费周章和当时外国人的知识交流网络令人啧啧。不过不下田野的外国人,是很难准确了解信息的。譬如之前欧洲200年了解中国各种经济作物,常常都是道听途说加想象,不确切。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描述过鼠李。
鼠李,楮李(錢氏)、鼠梓(《別錄》)、山李子(《圖經》)、牛李(《別錄》)、皂李(蘇恭)、趙李(蘇恭)、牛皂子(《綱目》)
時珍曰︰鼠李,方音亦作楮李,未詳名義。可以染綠,故俗稱皂李及烏巢。巢、槎、趙,皆皂子之音訛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54717/ba58109a474ce4a8.jpeg)
《別錄》曰︰鼠李生田野,采無時。
頌曰︰即烏巢子也。今蜀川多有之。枝葉如李。其實若五味子,色 黑,其汁紫色,熟時采,晒乾用。皮采無宗奭曰︰即牛李也。
木高七、八尺。葉如李,但狹而不澤。子於條上四邊生,生時青,熟則紫黑色。至秋葉落,子尚在枝。是處皆有,今關陝及湖南、江南北甚多。
人采其嫩者,取汁刷染綠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54717/46ea02033ebc7084.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54717/b971297184d893f5.jpeg)